借着今日下午联合主办的“2014大事件.全媒体营销大会”,《商业价值》和钛媒体低调宣布了我们自己的“大事件”,两家公司正式合并。
这是传言已久的“两家公司将整合”的消息正式落定,双方也公布了合并方式:将合并成立新型传媒集团和新品牌“BT传媒”(Logo如下图)。
《商业价值》出版人兼主编刘湘明以杂志创刊五周年为主题发表演讲,包括对未来新可能性的展望,也对BT品牌的含义做了三层含义的解释:
一是这家公司主营领域的简写:Business+Tech;二是商业价值(Business Value)+钛媒体 (TMTpost)的英文首字母;三是Best的简写。
钛媒体创始人赵何娟表示,很骄傲能够成为《商业价值》的新伙伴,也很骄傲钛媒体迎来了新的合伙人,“这是我、湘明、万宁,当然还有我们整个整合后重新出发的团队,二次创业的开始。我相信BT将在互联网时代的未来传媒大格局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BT传媒,Biz&Tech,其Slogan是“连接技术商业变革者”,力图连接那些企图和正在改变世界的人,定位是为创新、创业、创造人群,提供最高效、专业的信息交流和服务平台;以高质量的内容和线下活动,丰富的传播矩阵和新型产品体验,形成中国领先的财经科技信息服务提供商。
目前,BT传媒旗下拥有:高端精品月刊《商业价值》杂志、钛媒体网站、ITValue社区和创投资本服务;还包括特色内容传播平台:“我造” 智能创意社群(新锐智能产品和创意设计社群,微信号:trendmakers); “人人都能写电影”(与华谊兄弟合作的影视联网化写作社区,微信号:AV_bar )等子产品,拉长了整个内容产业链。BT传媒力图打造了一条用户、内容、产品、资本与服务的闭环链条。
高质量的内容:不仅拥有专业和深度采写的原创团队,还拥有鼓励专业用户参与的社会化写作、专业编辑平台协作的互联网内容生产机制,2000名作者常年供稿。
高质量的会议活动:年度大会(MIIC大会、BT challenge大会、ITvalue峰会)+季度主题会(智能我造、创意营销)+月度笔谈会(作者、意见领袖、读书会)+每周课堂(变态课堂)
立体传播矩阵:
1、网站(月访问用户>1500万);2、高端精品商业杂志(每月5日出版,10.5万发行量,商业价值周刊电子版每周推送20余万订阅用户);3、移动客户端(200来万用户下载);4、微信公众帐号(旗下四个帐号覆盖超过50万订阅用户);5、微博(旗下两大微博主号即覆盖超过300万粉丝);6、移动阅读聚合终端(zaker、鲜果等客户端千万级订阅用户)
以下是钛媒体创始人赵何娟在“2014大事件.全媒体营销大会”上宣布成立BT传媒后的分享全文:
很多朋友听说这事都会问同一个问题,你们为何要合并? 我总开玩笑说,原来还没做钛媒体的时候,就对科技媒体圈两个媒体领袖名字是如雷贯耳,刘湘明、万宁。两个人,长得又帅、又是大叔,还低调,神秘是吧。能一起开创一番事业那简直是美梦呀!
我跟湘明感觉词频和风格很不一样,但我们在很多问题上的认识、理念和判断高度一致。所以走到一起终究是殊途同归的。
我是从财经媒体圈误打误撞进入科技媒体圈,不过走上了财经、科技、人文的十字路口,继续仰望星空时,脚底下却踏实多了。
商业价值创刊五年了,我很为这本杂志感到骄傲。我出来创业做钛媒体也两年了,整整两年了。这两年经历的一切,也让我学到和成长了很多。我也很为这一支精干的,极具战斗力的钛媒体团队感到骄傲。
刚才湘明说看了钛媒体后台很震撼。其实就是我们完全实现的在线协作内容生产方式。每天几乎都要有超过一百篇投稿,我们经过严格审核、精编,把质量最高的那些用最适合的方式展现出来。我们也不是完全没稿费激励,我们是想用一种用户机制来选择,哪些文章值得Pay money,之前是每月选,我们很快就会实现一周选择一次。
我常常说,我们写稿该抛弃word这种落后的发稿生产力了。 我们很多作者发稿已都是直接用钛媒体平台的编辑器或者印象笔记了。我今天这个讲稿的纲要就是用手机在印象笔记上敲出来的。
钛媒体从一出生就抛弃了传统的很多东西,就是以个用户中心为核心开展的内容生产和组织方式。包括我们是最早采用全“作者”式发稿模式的,全面通过产品实现所有写作的在线协作。2年前刚开始的时候,有人问我,别人都要做大量转载,吸引眼球你为何不做。除了对于版权的规范外,我其实就是想做一个全部突出个人,突出写作者主体,而不是突出是新浪来的还是网易还是腾讯来的的内容。我们应该是最早,我们所有作者发稿都是他自己的账户体系下,而不是统一称为钛媒体发稿。
这在当时可能需要一些勇气,但现在看来是对的,也在很多网站都很普遍了。互联网去中心化其实就是尽量缩减内容生产源头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我特别骄傲的是,钛媒体迎来了新的伙伴。而我也非常骄傲的成为了商业价值这个团队的一员。我们从此还有了一个新的孩子,BT传媒。
我们为什么要成立BT传媒,这又要回到我们创业的初心。
我从很多年前就常常被问,或也问自己,为什么会如此热爱做媒体;现在又常常问自己为何要创业。我说了不怕大家笑话,我真的就是想改变世界。
我对成为企业家、成为女强人之类的毫无兴趣。我对自己的认知,永远都是一个挑战者,变革者。我们现在有一句slogan,是连接技术商业变革者。我自己觉得自己就是要做那个被连接的变革者,所以创造一个这样的平台去满足我们这一类人的需求。
一是连接那些企图和正在改变世界的人,二就是我们的坚持,为何会有对媒体有如此深的感情和情怀?
十年以前,乃至至今,成为媒体从业者都是是我们很多人的梦想,这个梦想中的媒体并不是因为是传统还是新媒体,而是因为这个梦想中的媒体可以深刻影响和改变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
而我们之所以会又形成新旧的判断,我要借用湘明特爱说的一个词:腐朽指数。传统媒体在过去不知不觉中就是成为了一个腐朽指数非常高的领域,他将不仅会难以实现他最初那个“影响和改变世界”的梦想,反而可能成为绊脚石。
所以你说这是“媒体没有价值”了吗?显然不是的。我们想要做的不过是去继续找到那种能够继续改变世界的媒体方式,我们不仅有情怀,还有用。
这就是BT传媒,做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型传媒集团,新模式、新技术、新体验。
好了,我该好好说说BT传媒了。这是我、湘明、万宁,当然还有我们整个重新整合重新出发的团队,二次创业的开始。
前面湘明已经说了,叫BT这个名字,其实是有多重含义的 。我相信BT将在未来的传媒大格局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想用下面几张PPT简单勾勒下BT传媒现在有什么,以及未来还可以想像什么。
(PPT省略)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商业价值》与钛媒体,我都很喜欢看。牛,太牛了。越来越喜欢钛媒体了。
首先是恭喜,这是没有话说的。没想到钛媒体可以在两年时间里走得这么远;加上《商业价值》杂志的业界价值。两者联姻的孩子 - BT传媒一降生就有了“二代”的优良基因。 喜从天降、不能自已、心潮澎湃...好了,不抒情了。就像赵女士所说的,说点“有用的”! 首先,希望BT传媒做得越来越不像“媒体”。如果可以把媒体分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话,可能最好的区分方法就是:“传统”是已知的,“新的”是未知的。是否用网络,用数字化不能当作区分的标准。在这个跨界的时代,祝愿BT传媒不断地将非媒体的因素连接到自己的肌体里来。 再则,希望BT传媒越做越没有方向。方向是一个有“假”力量的词汇,请看伟人雕像伸先无限远方的手臂...其实伟人自己也不知道他指向了何方。商业计划和战略只是一声“发令枪”响,变化就此开始...。在这个“蓝海”的时代,祝愿BT传媒专心于打造自己那艘帆船,因为这时你手中蓝图上的“美洲”还被称为“中国”。 再三,希望BT传媒越做越小。“做大做强”只应该在蓝翔技校广告语中出现,而不是BT大牛的宣言。大不但有大的难处,大还有大的灾难。小小的团队,多多的的触角,聚集在了一起会爆发出巨大的力量。在这个“小而美”的时代,祝愿BT传媒“心大身不沉”。成为一个扩张的团队而不是一个扩张的系统。 最后,希望BT传媒继续勇敢做业界的异类。被“传统媒体人”忽视、不屑、嘲笑的方式越要去尝试,小步快跑朝前,闲暇之余回头拣一路惊掉的下巴。他之媒体的“腐朽指数” - 注,不是我说的喔,原文见赵何娟女士讲话...是我之“新媒体”利好...即使私下有时也“心向往之”。在这个“丑也要丑得有创意”的时代,美也在被重新定义。 自从“逃离”业界,蜗居国外,好久没有用领导讲话体写文字了,写新婚贺词的感觉挺爽。谢谢BT传媒给我这个机会。最后要说的是,确定是最后不确定的来源;不确定才能确定成为经典(掌声经久不息...)
每天必看,喜欢这种最新动态加视野开阔深度分析的东西,但是每次浏览都希望显示器再变出一支笔,有些词句或者数据,记下来麻烦,掠过有点可惜,要是来本虚拟杂志收编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好了,我又在胡思乱想了,哈哈。希望钛媒体持续优质!
有种羡慕的感觉,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有多不容易,一直看好钛媒体也在给身边人推荐。
在这一拨新媒体中我最喜欢最看好的就是钛媒体。内容非常有质量还很有趣,有视野。关键是创始人也很有搞笑,开放。而我最喜欢的商业杂志就是商业价值。我可以说我太赚了吗?哈,祝福。非常期待在互联网时代有一个新的大品牌媒体的诞生。
钛媒体是每天必看的站点之一。
BT,这个名字很牛叉,恭喜一下,希望一路顺风。
一个媒体过度平台化、过分开放的结果就是,所谓的“意见领袖“越来越多,人越来越混杂,内容越来越水。看最近钛媒体的文章已然感受到此种趋势,但愿能精耕内容,分享更多有价值、有营养的内容,不要被某博、某宝所同化。
APP 没有什么推广价值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