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T-EDGE文章详情页顶部

车联网时代,传统车厂该向互联网产品经理们学习什么

当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职能已经在现代基础设施发展中失去不可替代性,汽车,必须要开始思考和解决其它的用户问题,实现“弯道超车”。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本文正在参与钛媒体最新一期竞拍话题《车联网技术能否成为汽车行业增速的“第二引擎”?》,奖励丰厚,如有不同观点,欢迎投稿来辩!】

汽车消费萎靡刺激着所有人的神经——特别是当这一现象发生在历来增长迅猛的中国。过去几年,中国出行市场快速崛起,其本质是源于汽车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出行需求的增加。

根据中国公安部的统计数据,中国有3亿人手持驾照,但私家车保有量只有1.5亿辆。这意味着大量的人群还没有在“出行”上获得满足。所以,当中国汽车消费滑坡时,也许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出行的意义和根本目标,是否还指向以前的汽车工业产品。

特别是,当身边的年轻消费群体,逐渐转变既往中国人的消费观念,提前消费、信用消费占据生活开支的主要部分,用车带来的经济压力不可忽视。更重要的还有,汽车所有权带来的满足感极易消逝,这对应的是年轻人群追逐潮流和新鲜感的消费习惯。用车和买车之间,必然发生“所有权”到“使用权”的过渡。

从上一个十年的汽车消费来看,家庭购车存在种种局限时,需求就会外溢,滴滴等出行平台如日中天,用多车型实现低花费的出行产品模式,切中市场和用户痛点。而许多互联网产品经理正是瞄准了不同的用户需求,才衍生出一个复杂的出行市场。

这也是我对“车联网”的看法——当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职能已经在现代基础设施发展中失去不可替代性,汽车,必须要开始思考和解决其它的用户问题,实现“弯道超车”。

可以说,车联网就是汽车行业发展所找到的新的落脚处,它必须重新举起汽车行业向前增长的又一面功能大旗。

 汽车“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

共享模式的出现一度带来许多争议,但确实让全社会开始重新思考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区别。

汽车消费通常是对出行问题最简单直接的解决方法,但缺点是缺乏灵活性,相应的解决方案是长租和短租。它们的特点,都是强调“按需用车”,这也构成了下一个十年解决出行问题的基本思路框架。

共享模式创造了新的用户特权,这也是出行领域的创新之役;新的汽车消费方式,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用车方式的全新变化——出行,不再只有购买汽车这一条路。这对汽车厂商来说,是需要尽快意识、并深刻理解的关键。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包括无人驾驶在内的多商业形态,开放扩展了既往的物权模式,将让全行业获得更大的想象空间,解放了用户运营维护车辆的成本,也不再承担汽车贬值的损失,汽车后市场的新消费时代,大幕已徐徐打开。

在寻求企业变革的当下,汽车消费需要去除“车属性”,强调新的用户激励。

换句话讲,以往通过拥有汽车从而让出行更便利的策略,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解决方案,这是外部而来的压力传导,创造“倒逼式改革”的环境。

所以说,认知使用权消费增长趋势非常重要,它是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各类共享业务真正价值和汽车消费变化趋势的核心。我们可以说某些共享+企业的经营方式、理念、策略有问题,但不能彻底否定各类共享+模式的意义。

当这种影响传导到汽车领域,汽车作为车本身的概念就需要淡化,重新定位产品体验和用户需求。

车,生活移动站

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做了一个名为“车和家”的平台,名字非常优美。

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做好服务异常关键。在没有服务精神的企业,所谓体验经济就只能是内部没有根基的浮萍,即便产品本身再繁茂,商业模式也难以长存。

而在新的消费模式下,怎么考虑所谓汽车联网的问题?

在我看来,这正与几年前时兴的客厅经济一样,只有承认并构建贴合用户的生活场景,才能走进属于用户的“网络”,联网的意义才能够体现。

我喜欢将其类比为OTT设备(OTT 是“Over The Top”的缩写,是指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的崛起——作为普遍的家庭娱乐入口,它可以从家庭终端设备中分析出大量数据,比如,日活跃用户、用户观看具体节目以及观看时常。甚至可以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为每一个OTT产品用户建立一个精准的客户模型。从数据中就可以得出年龄,性别,收入等级,是否有子女,以及车辆拥有状况等属性。这些数据又会反过来帮助产品的研发和优化。

而如果观察数据,会有类似的发现——目前中国OTT终端保有量高达2.65亿台,同比增长24.4%;激活量1.68亿台,同比增长30%,这个数据正类似汽车行业这几年的高速发展期——如果将汽车抽象为用户使用的终端,那么终端数数的增长最终会带来实质性的产品进展与突破。 

所以,类似电视、智能电视、互联网电视的逻辑,深度参与客厅经济业态的产品,给汽车行业的启示,就是从工具要转向与用户的深度链接,打造新型汽车空间。

除去家和办公室,人在车里待的时间,是以构建服务模式进阶的基础,这就是“第三空间”的价值:汽车智能助手近年来在各类汽车品牌中被提及,它帮助用户更好的享受车内空间——从最简单的汽车智能音乐个性推荐播放,到复杂的驾驶偏好、驾驶模式的主动响应,都是围绕用户而做的“云端计算与处理”。

值得想象的不仅如此,在未来,依托5G超高速网络技术、增强现实(AR)技术、一体化座舱系统等汽车功能升级,在超维空间中应用的超人机工程,将为消费者带来更超级的“车联网”服务。从云端车队处理模式变化,到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众多厂商在布局尝试的汽车云互联,汽车有机会通过云端连接所有在线车辆,以期实现交通出行智能调度、应急处理,甚至车辆社交的功能。

作为汽车力求突破的领域,创造同类连接的同时,也要注重与其它空间的打通和合作——比如通过对接主要的智能家居平台,将为车辆赋予更强的家居控制能力。用户可通过车辆互联系统提供的界面及语音助手实现对智能家居设备的互联控制,或通过设定的触发规则自动启用或停用智能家居设备,比如酷暑之下,在回家前通过车机系统开启家内智能空调,回到家即可“透心凉”。

互联网经济的上下半场,我们先后见证了电商的千人千面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精准推荐,作为汽车消费的出行领域,定制化的方案一直未被书写,如今这成了“车联网”的竞争优势所在。

连点成线,云端处理、云端扩容;移动生活平台带来的新的汽车能力,本质是一种对汽车消费体验的模式创新,这必将成为车联网不断发展,构建出行全新生态的强大基石。

出行概念上,“车联网”大有可为

科技在进步,各行各业都在革命。阿里巴巴用电商革了传统门店的命,智能家居革了传统家居的命,现在,交通出行也要革命。

越来越多的车企在谈智能化。其揭示的是汽车正逐渐成为互联网消费市场的又一个普通消费品。所以,当汽车消费朝着普及化、高频化的趋势演变时,关于如何让车与车之间发生互联,从而让车与人更好的衔接,将成为主导汽车消费的新模式。

当下的“车联网”兴起,即将让汽车消费市场迎来新一轮的变革,定制化的产品和精致服务、不仅仅是出行通勤的新消费观念,核心仍然是在围绕用车体验,人车生活来做顶层设计。只有在汽车消费上走出与众不同的运营模式,才能让汽车厂商走在竞争队伍的前列。

云服务,这是未来车联网发展的基础。车企车联网云的搭建,必须要在自建云系统基础上,借助第三方的云系统打造云系统的结合。因为只有这样,与汽车本身相关的数据,才能与周边应用方的第三方云系统数据有机结合,打造行业赋能的新常态。

也因此,“车联网”的用车概念,远还有着更大更广的想象空间——所有的定制都是围绕场景进行打造的,那么当未来用户用车场景不断变化扩充时,车辆与人的关系就将变得更紧密。例如,商务场景、社交场景、娱乐生活场景,都可以通过车来完成去人力化的改造。

一场关于汽车消费的创新,启迪着一场全新出行革命的到来。而主打生活方式的价值创造,将塑造汽车消费生态版图的未来;车联网,正重新定义汽车消费时代。(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shenshidi)

本文系作者 shenshidi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