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四川省“氢风”劲吹,推动氢能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会议和政策不断。成都作为四川省会城市,积极响应政策、抢占赛道,氢能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5月14日,钛媒体APP从成都市经信局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举行的氢能产业座谈会上获悉,当前,成都市已聚集东方氢能、厚普股份、中材科技、荣创新能等100余户氢能关联企业,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大、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大连理工成都研究院等10余高校院所,拥有氢燃料电池系统、电解槽、氢阀门等30余个氢能关键产品,2023年氢能全产业链实现产值130亿元,同比增长10%。
实际上,此前几年,成都市就聚焦高位谋划,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了《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关于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成都市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制定支持科技创新、建圈强链、集群培育等扶持政策,建立了加氢站建设、审批、运营的管理办法,实现氢能产业“从0到1”的突破。为加快推进“绿氢之都”建设,新增出台了支持电解水制氢专项政策,对电解水制氢给予0.15—0.2元/千瓦时的电费补贴。
目前,成都市初步形成了“制-储-运-加-用”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构建了以郫都区、龙泉驿区、彭州市、新都区为核心的发展格局。成都市还通过龙头企业招引、配套企业“入群”、传统企业转型等方式强链补链,目前已引进雄川氢能、新研氢能等龙头企业,落地莒纳科技、势加透博等配套企业,亚联氢能、厚普股份等传统能源企业转型主攻氢能装备,逐步汇聚了100余户涉氢企业,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各个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还印发《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2024年工作要点》,将氢能作为今年成都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打造的重点产业链之一。
同时,成都市聚焦科技赋能,着力提升创新能力。成都市培育国家级氢储运加注装备技术创新中心、长寿命燃料电池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7家高能级创新平台,拥有电子科大、西南交大等涉及氢能高校院所10余户,吸引陈维荣、雷宪章、谢和平、李灿、蹇锡高等多位知名氢能领域院士专家就地开展成果转化。
科技赋能换来优势突出。成都在储氢装备、加氢设备、天然气制氢装置在全国处于优势地位。厚普股份加氢设备市场占有率20%,全国排名第3;中材科技成功开发70兆帕车用压缩氢气气瓶,储氢瓶市场占有率22%,全国排名第2;亚联氢能自主研制天然气制氢装置,制氢能力突破3万标方/小时,市场占有率15%,全国排名第5。
另外,成都市还聚焦示范引领,稳步推进氢能应用。截止目前,成都市已拥有10家制氢企业,掌握电解水制氢、天然气制氢、工业副产氢3种制氢方式,氢气产量18.8万吨/年,应用于工业、交通、能源等多个领域。工业领域,四川石化石油炼制年用氢量高达17万余吨,电子信息、新材料、食品加工、玻璃制造、医药中间体等行业广泛应用氢气。交通领域,成都市加氢站5座,日加氢能力4.5吨;累计生产氢车689辆,其中本地示范推广500辆,其余销往北京、内蒙古、河北等地。发电领域,都江堰落地国内首个且容量最大(10MW级)的制氢储氢发电商业应用项目,新研氢能200kW园区应急发电、东方氢能300kW应急配电车、光储氢一体化等项目加快建设。
除了自身发展,成都还协同重庆共同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初步打造了覆盖燃料电池系统、检测认证、燃料电池整车等主要环节的完整产业集群,“成渝氢走廊”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新研氢能49吨重卡完成“新都—九龙坡”高速直达干线运行,丰田、重汽王牌等企业积极表达参与“成渝氢走廊”建设意愿。目前正在联合重庆等城市积极申报下一批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