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月22日,三星电子在美国举办“Galaxy Unpacked”发布会,展示了与谷歌合作开发的Project Moohan XR头显设备。
据前谷歌产品经理 Bilawal Sidhu的推文,Project Moohan XR头显采用了Android平台+谷歌Gemini AI 的组合,具备多模态交互、空间窗口应用、沉浸式谷歌电视和地图体验等强大功能,对标苹果旗下高端头显Vision Pro。此外,三星电子移动体验事业部长卢泰文称,三星与谷歌自2024年12月后已开始携手研发AR眼镜,将在满足内部要求后尽快上市。
目前主流智能穿戴设备可分为四类:
信息来源:艾瑞咨询
据韩媒 sedaily 报道,三星电子此前已制定了XR设备的生产计划,预计在2025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分别出货2万至3万台以上。然而,横向对比来看,受制于重量、成本&售价、便携性,VR/XR产品短期内尚未快速放量。据wellsenn XR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VR出货量下滑,AR出货量同比微增。苹果公司于2024年2月推出的Vision Pro头显市场表现不及预期;
数据来源:wellsenn XR,科股宝整理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3年9月Ray-Ban Meta智能眼镜发布,起售价格299美元,随后迅速放量,目前已在全球销售超200万副,轻便型AI眼镜成为行业共识。wellsennXR预测,2025年开始,AI眼镜将快速向传统眼镜渗透。到2035年,AI眼镜销量有望达14亿副。
与VR相比,智能眼镜具备极强便携性和用户佩戴基础,可实现低负担全天候佩戴。同时,智能眼镜可充分感知用户的听觉和视觉,配备摄像头/麦克风,提供独特的“第一人称”拍摄和收音效果。在大模型所带来的“多模态+智能交互”功能加持下,AI眼镜实用性更强,实现了耳机、手表、地图、眼镜、AI助理等功能的多合一。
当前主流智能眼镜产品可分为AR系和AI系:
1)AR系:侧重虚拟内容,让用户在真实环境的情况下获取额外信息的增强现实眼镜;
2)AI系:结合了AI大模型,通过语音或摄像,为用户提供智能化服务的智能助理眼镜。
目前来看,当前AI智能眼镜主要采用高通SoC方案,集成多核 CPU、GPU、ISP 等模块,性能强大且通用性高,但存在成本与功耗较高的问题。从长期趋势来看,AI眼镜需要在功耗、续航与算力三大需求中取得平衡。方正证券预测,SoC+MCU方案或为未来主流模式。
从成本角度来看,AI眼镜由于不含光显模组,核心成本仍以主板芯片为主,Ray Ban Meta主板成本占比超 50%。
AR眼镜方面,目前光显模组在AR设备BOM成本中占比超 40%,未来亦将是AR眼镜成本的核心组件。主要包括光学显示、传感器、摄像头、计算处理单元、音频与网络连接等模块。
目前主流终端设备主要采用LCoS、DLP 和MicroOLED三种光学显示方案。其中,MicroLED方案尚未大规模量产,瓶颈主要集中在巨量转移技术和高制造成本,但凭借其在低功耗、高亮度和高对比度等方面的突出优势,被业界公认为下一代 AR 显示技术的核心。方正证券表示,AR眼镜未来发展方向仍需满足传统眼镜的使用场景,“光波导+MicroLED”或是主流趋势。
产业链中下游层面,ODM/OEM 厂商凭借成熟的生产工艺和制造能力,能够实现规模化量产,降低制造成本并保证产品一致性。横向对比来看,由于智能眼镜产品设计与功能迭代速度快,具备柔性供应链支持的厂商能够更快响应品牌方需求,推动产品落地。
同时,由于AI眼镜需要兼顾视力矫正、保护视力及佩戴舒适度等基础需求,而传统眼镜品牌在镜片质量、光学安全性及人体工学设计上具备深厚积累,消费者对此已有高度信任,品牌背书能有效消除科技企业在光学领域的市场认知不足,增强消费者的购买安全感。因此,“传统眼镜品牌+科技企业”的联合发品模式优势显著或为未来 AI 眼镜的主要业务模式。
目前包括 BOLON、Gentle Monster、Rayban 等海外头部眼镜厂商均已先后布局其AI 眼镜产品,国内传统眼镜商亦在纷纷跟进。
长期来看,随着端侧算力的持续提升,智能眼镜未来有望摆脱对手机的依赖,成为具备独立算力的一体化设备。根据 IDC 数据,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11.7 亿部,而2023 年全球AR 头显出货量仅有50万部,叠加智能眼镜有望替代传统眼镜成为视力矫正人群的日常必需品,并作为具有社交属性的科技单品,其未来市场空间有望全面释放,形成配套智能手机的新一代消费电子生态。
风险提示:AI 技术落地不确定性风险;新品发布不确定性风险;终端需求恢复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