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在AI三维化带动下“万物可塑”,为大众在科技制造领域创新创业培育土壤|精华研报

高瓴独家战略领投国内激光零部件企业;3D激光打印技术应用于Figure02、腾讯、强脑科技、速腾聚创的多款产品。

导读

1、投融资端,2024年12月,高瓴独家战略领投国内激光零部件企业。

2、3D打印在高端消费电子核心组件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和量产的能力。

2025年,OPPO Find N5采用全球最薄0.15mm钛合金3D打印铰链,2024年12月,苹果公司发布招聘“模型制作者-3D打印专家”和“模型制作者-金属3D打印专家”信息,AppleWatch今年下半年起将开始采用由3D打印技术生产的机构件。三星和华为也正在测试钛合金铰链技术,预计将在2025至2026年间将其应用于产品。

3、多款3D打印技术应用于Figure02、腾讯、强脑科技、速腾聚创等企业。

4、操作原理,各种建模软件,打印模型的软件很多。把3D绘图软件、数据、原料集合进机器,就能生产想要的三维立体物品。

5、国内方面,当前3D打印上游和零部件处在国产替代期。

正文

随着新材料、新型设计软件、计算机的普及,3D打印逆规模化的个性化定制模式生产发展到哪一步了?

耐克、阿迪达斯早在10多年前就实现了3D打印鞋子,还有一些定制化蛋糕、糖果、巧克力、汉堡包店已经实现3D打印制作。

在经历30余年发展,近些年原型量件快速打印面向消费者的桌面3D打印机从实验室走向大众面前,成品也包括各种折叠屏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眼镜等等,企业也能根据订单按需生产,减少库存和周转。

投融资端,2024年12月,高瓴独家战略领投国内激光零部件企业。

2024年12月,高瓴创投独家战略领投激光扫描振镜公司北京正时精控科技有限公司,资金用于技术优化,以满足全球市场激光应用日益增长的需求。正时精控是激光扫描系统部件,通过控制反射镜角度改变激光光速方向,用于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3D打印、半导体、医疗设备。公开资料显示,当前其客户包括新兴铸管、铂力特等企业。

2024年的全球市场3D打印投融资还包括,Endless Industries推出连续纤维3D打印机,清锋科技3D打印隐形牙套获认证,国际空间站成功打印出首个3D金属组件,Stratasys收购Arevo碳纤维3D打印知识产权,GGI收购光固化金属3D打印光速Holo,Nano Dimension收购了Desktop Metal,Hexagon收购了Geomagic软件公司等等。

3D打印高端消费电子核心组件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和量产的能力

近两年,荣耀Magic V2、Magic Vs3均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铰链轴盖部分;2025年,OPPO Find N5采用全球最薄0.15mm钛合金3D打印铰链,实现机身厚度仅8.93mm的行业新纪录,成为可折叠手机领域的新“最薄之王”。

2024年12月,苹果公司发布招聘“模型制作者-3D打印专家”和“模型制作者-金属3D打印专家”信息。此外,苹果第二代 Apple Watch Ultra中,部分钛金属机械部件采用3D打印,AppleWatch今年下半年起将开始采用由3D打印技术生产的机构件。

据中国电子报报道,苹果可能在2026年秋季推出其首款折叠iPhone,并计划在随后的一年内发布折叠iPad和MacBook。从销量预测来看,折叠iPhone首批出货量预计将达到800万台至1000万台,并在次年增长至2000万台。

三星委托Optomec气溶胶喷射3D打印机生产消费电子产品,三星和华为也正在测试钛合金铰链技术,预计将在2025至2026年间将其应用于产品。

3D打印技术应用于Figure02、腾讯、强脑科技、速腾聚创等产品
华力创科学首次将多维力传感器尺寸微缩至毫米级别,在金属3D打印加持下,已大幅度降低成本,产品在腾讯,强脑科技,速腾聚创等企业得到应用。

Figure02使用3D打印新型复合材料,膝盖或手臂肘关节附近新增蜂窝状可压缩组织,主要为提供运动缓冲,并实现轻量化和强化散热性能。

把3D绘图软件、数据、原料集合进机器,就能生产想要的三维立体物品。

3D打印包括基于光固化成型式(光敏树脂)(SLA)、熔融挤压式(FDM,最常见)、喷墨黏粉式(3DP)、激光烧结式(SLS)等多种材料混合技术。

SLS打印技术原理,来源:《3D打印:从全面了解到亲手制作》 

操作原理,各种建模软件,打印模型的软件很多。

包括AUTOCAD(主要用于三维设计)、3DMAX、PROE、SOLIDWORKS、UG、I-DEAS等,只要能输出STL文件都可以,还有一些免费开源的软件,包括、Wings3D、SketchUp(谷歌Google2006年收购的3D绘图软件SketchUp和其开发公司Last Software)。

3D打印的控制软件也有很多,输入指令集,将喷头或激光发射器按预定路径移动,喷出粉末或熔融液态材料,层层堆积一体化成型,和注塑机不同,可以打印比设备本身更大的物品。

过程中使用各种尼龙、ABS、PC等材料,金属陶瓷等粉末,系统对产品添加基础层支撑,牢固度略弱于浇铸成型的物件。

国内方面,当前3D打印上游和零部件处在国产替代期

中游是工业级主流设备,目前部分金属粉末、振镜、激光器等核心材料仍高度依赖高价进口采购。下游应用包括医疗、汽车、消费电子等。

4D打印采用能响应外部电、磁场、温度湿度等环境变化的智能材料,特定的打印工艺,使打印部件对外界刺激做出响应并使其几何尺寸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4D打印可以通过自身智能结构的直接制造简化结构的复杂性降低结构的重量。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预计,2029年中国3D打印设备市场规模将超1200亿元,2024-2029年CAGR约为19.5%。

风险提示:科技巨头在3D打印领域的发展慢于预期,市场波动加大风险等。

本文作者|张慧雯

科股宝VIP由钛媒体App与北京商报联合推出,相关数据及信息已获得北京商报授权。 风险提示:本产品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精华研报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