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开展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工作的通知》,鼓励两个及以上的县联合申报试点,并作为整体共同完成试点任务及考核等相关工作,2025年计划支持75个试点县。2月8日安徽省发改委发布的《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2025年工作要点》也指出,全年要建成2.5万个公用充电桩、2.3万个专用和自用充电桩,实现“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显示,截止2025年1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321.3万台,同比上升49.1%。2025年1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9.5万台,同比上升49.5%,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79.3万辆,桩车增量比为1:2。
尽管充电桩数量保持了较高增速,但在节假日等出行高峰,充电桩供不应求的现象仍较为突出,并且区域分布也不均衡,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显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区域CR10接近70%,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覆盖率和车桩比仍偏低。
对于充电桩缺口,业内除了在加速充电站建设之外,也在通过液冷超冲、私桩共享、 V2G充电桩、充电机器人、无线充电等方式提升充电桩的利用效率问题。
各分类统计-TOP5充电运营商及占比,数据来源: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
中信建投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不同价位的热销车型平均快充时间大都多于半小时,远高于燃油车的平均加油时间。考虑到换电方案推广成本和难度较高,因此大功率快充成为了新能源车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显示,2025年1月公共充电桩中增量中新增直流充电桩7.10万台,同比大幅增长545%,占比达到39.2%。
长江证券指出,直流充电桩构成主要包括充电模块、充电枪线、主控板等,充电模块作为直流充电桩的核心部件,约占充电桩整体成本的50%,功率器件是充电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800V高压充电使得充电模块恒功率范围由400V-750V提高到800V-1000V,而常用SiIGBT 功率器件耐压上限为750V,需要升级为耐压上限在1200V以上的SiC MOSFET芯片,与传统硅基器件相比,SiC模块还可以增加充电桩近30%的输出功率,并且减少损耗高达50%左右。
另外,新一代直流桩对应充电主体和线束的散热要求变高,传统风冷难以适配高功率充电桩,而液冷充电枪可通载大电流、温控效果控制好,需求有望提升。但由于液冷充电模块设备成本较高,正处于起步期,众多企业也在积极布局,随着成本下降,渗透率有望逐步提高。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进度不及预期;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技术应用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