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银发经济产业链广泛,涉及养老、医疗、消费、科技等多个产业,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国家首个专门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明确定义银发经济为“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2.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5.6%。根据人口结构划分,我国正处于银发经济发展阶段,按照国际经验,该阶段多数国家的银发经济规模占GDP的比重通常能突破10%,2023年中国银发经济规模约为7.1万亿元,占GDP的比重约为6%,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我国于2021年进入银发经济发展阶段,图表来源:中信建投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预计到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约10%。中信建投指出,我国银发经济投资机会可分为刚性需求、普惠需求、消费升级需求三大类,刚性需求投资领域包含老年日常用品和医疗保健,普惠需求聚焦社区养老服务和老年金融产品,消费升级需求则关注老年旅游和老年教育。
《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制定提升消费能力、增加优质供给、改善消费环境专项措施,释放多样化、差异化消费潜力,推动消费提质升级。统计显示,目前已有30省将银发经济列为2025年消费领域重点工作之一。银发群体有钱有闲,随着供给端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完善,有望成为重要的消费增长来源。
30个省份将银发经济列为2025年消费领域重点工作之一,图表来源:华创证券
202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引导电商平台、大型商超举办银发主题购物节,支持设立银发消费专区。根据第五十五次《中国 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4年12月,我国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由2023年12月的32.5%提升至34.1%,6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达到14.1%,老年鞋服、日常保健品、血压计、血糖仪等家用监测类器械等都有望成为重点消费品。
银发人群的旅游消费潜力也在持续释放,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调查显示,40.8%的中老年人每年旅游1到2次,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中老年群体甚至每年旅游5次以上。
2025年2月11日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促进服务消 费发展的行动计划》,指出到2027年,要完成设计100条以上铁路银发旅游精品路线。旅游列车因其具备体验度高、串联性强的显著特点,成为老年人出行旅游的重要选择。数据显示,2024年,国铁集团共组织开行旅游列车1860列,比2019年增长近50%,运送游客数量超过100万人次,其中老年游客占比接近80%。据第一创业推算,在这些旅游列车的行程中,旅客在餐饮方面的人均消费约为每日200-300元,住宿每晚人均花费300-500元不等,购物消费人均可达50-1000元,极大地带动了沿线经济发展。
保健硬件产品和医疗需求方面,中信建投指出,智能化设备普及是短期核心增长点,适老化功能(如语音交互、一键报警)成为产品标配,预计2027年智能穿戴设备覆盖率超50%,智能手环出货量年增速保持30%以上。中长期看,技术突破将推动精准医疗广泛应用,精准化与全周期健康生态成型。2030年老年慢病患者基因筛查覆盖率或超30%,AI辅助诊断系统覆盖心脑血管、糖尿病等主要病种,误诊率降至5%以下。全域健康数据平台实现医疗机构、智能设备、健康档案互联互通,2035年覆盖率超80%,推动“防-治-康”一体化管理,慢病发病率预计下降15%。家庭医疗机器人、无创血糖仪等新兴品类进入爆发期,2035年市场规模或突破500亿元。
风险提示: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宏观环境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