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掀起“反内卷”浪潮,突然强制下班,背后有个很隐秘的推手

钛度号
近日,一股“反内卷”的新风,突然吹遍了中国的大厂。海尔、大疆、美的纷纷出手,要求强制下班和严禁加班,一夜之间仿佛按下了“反内卷”的启动键。

文 | 智谷趋势

近日,一股“反内卷”的新风,突然吹遍了中国的大厂。

海尔、大疆、美的纷纷出手,要求强制下班和严禁加班,一夜之间仿佛按下了“反内卷”的启动键。

30岁拥有50岁的腰,40岁攒够60岁的病历本——“跪着挣钱”的996时代要结束了?

其实,这一切的背后,有个很隐秘的推手。

HR在晚上9点像消防员一样清场赶人,公司在18:20就会强制“物理断网”,还有摄像头监控加班时长的,这不是资本家的温情脉脉,也不是“反内卷”突然取得新突破,而是被“逼”出来的。

这是职场生态的革命,还只是昙花一现?

01

以高强度工作闻名的大厂,纷纷花式“反内卷”。

2月27日,大疆深圳总部推行强制晚上9点下班政策,每到晚上9点,主管与HR轮番“赶人”,强制员工下班。

3月10日,美的被爆“强制18点20分下班”,冲上热搜。多个美的官方账号回应“被老板催着关灯下班”、“没错,正是我们,准点下班”。

另一制造业巨头海尔,也被曝出推行“强制双休”政策。公司规定,周六严禁员工到岗,食堂同步停运。如遇特殊情况确需加班,需提前一周申请审批,且工作日加班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天。

曾经高举“奋斗文化”大旗的企业,如今争相站上“反内卷”浪潮的前排。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除了国家强调“反内卷”的大背景,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隐秘推手。

前不久,欧盟通过了一个条例,援引了国际劳工组织的标准,把“过度加班”、“扣留工资”跟“限制行动自由”并列了。

换言之,出口欧洲的商品,一旦生产过程中出现超时工作,哪怕工作时长只是超出1分钟,哪怕只是空调中的一颗小零件涉及违规,整柜货物都将被拒之门外,无法进入欧洲市场。

未完成KPI不得下班、或者未足额支付加班费等现象,也有可能触发欧盟的调查,出口产品直接海关扣住。

不少细心的网友就发现,率先实施“强制下班”的几家公司,有的在欧洲年销售额超过百亿,还有的海外营收占比超过80%。对它们来说,欧洲绝对是兵家必争之地。

比如,据出海研究局披露,海外市场一直是大疆的重心(营收占80%),而北美和欧洲是其海外第一、第二大市场;美的、海尔均是国内境外营收规模前10的企业。

看到这里真相大白了。你以为的“强制下班”,是老板心疼员工,实际上的“强制下班”,是欧盟跟你玩真的了。

这样的新规,对全球供应链提出更严格的合规要求。传统的游戏规则被颠覆了,对中国企业来说,合规已不仅仅关系到道德选择,也成了生存必需。

02

欧盟市场,对中国产业链而言,至关重要。

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占欧盟外进口总额的21.3%)。

更深一层来看,从去年7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内卷式”恶意竞争开始,国家三令五申“反内卷”,背后的核心逻辑正是全球竞争环境的变化——再卷就没人跟你玩了。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更是直接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坚决推进。

长期以来,一些中国出口企业依赖于“低成本、高效率”模式,形成了核心竞争力。

就拿劳动力成本来说,根据OECD(经合组织)的数据,2023年德国工人每周平均工作26.7小时,最低时薪为12.41欧元,折合月薪约为1324欧元。相比之下,2024年上半年中国工人平均每周工作时长为48.6小时。而北京市的最低工资标准仅为2420元人民币(约合300欧元)。这意味着,中国工人每周工作时长几乎是德国的两倍,但最低工资标准却仅为后者的1/4左右。

中国也认识到这一问题,正在着手控制劳动时长,不断提升劳动者就业收入。刚刚发布的国家《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就明确提出,要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实施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

从这个角度来说,欧盟出台严厉的规定,为“卷劳动、卷成本”的模式按下否决键,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这项规定瞄准的目标,正是某些企业的路径依赖——依靠无休止的加班文化,以无限内卷换增长。

未来,出海企业不仅需要削减超时加班,以符合新的标准,还可能因劳动力成本上升而短期削弱价格竞争力。以加班文化为代表的“内卷”现象,或将明显降温。

不过,顺便说一句,也不要把强制下班想得太好,国内某些企业的不准加班,可能是不准提加班流程,那也就没有加班记录和加班费,但是要求你干的活儿一点都不能少。工作时间完不成,只能自己想办法。

这样的情况,也是监管需要考虑防范的。

03

未来,哪些行业会受到这一变化的巨大影响?可能是“内卷重灾区”的家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

今年2月下旬,市场监管总局就召开了一场部分企业公平竞争座谈会,共邀请了7家企业有关负责人围绕整治“内卷式”竞争进行深入交流,听取意见建议。它们分别是: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隆基绿能、阿里集团、京东集团、北汽集团、奔驰集团

基本上集中在光伏新能源、电商平台、汽车这几个行业。光伏行业最为典型。据国际能源署(IEA)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太阳能电池板所有关键生产链的市场份额都超过了80%。截至2025年1月,界面新闻统计了30家光伏A股上市公司业绩预告,20家公司预计去年亏损,占比接近七成。这些公司预计亏损的上限总和超过600亿。

类似的情况,也不同程度地出现在新能源车、动力电池、消费电子等多个行业,“加班文化”由此盛行。

像这样的庞然大物,怎么可能不被别人盯上?未来,这些行业都很难通过“加班文化”来扩大产能、恶性竞争了。

04

2019年,程序员群体在GitHub上发起抗议,曝光阿里、字节、华为、拼多多等大厂长期推行的“996”工作制。这一事件迅速发酵,“加班文化”首次被公开质疑,996从“奋斗精神”变成“过劳剥削”的代名词。

2021年,某大厂22岁员工深夜加班后猝死,引发公众关注。几个月后,最高法和人社部联合公告,正式裁定“996”工作制违反《劳动法》,企业强制加班需承担法律责任。

如今,在社会舆论下和政府监管部门持续关注的压力下,“反内卷”已经成为时代共识。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当全球化开始退潮,世界贸易的竞争规则在重构,超时劳动不再是“人口红利”,而变成了“合规累赘”,说明旧模式已经走到头了。

我们经济增长的底层逻辑,也到了必须转变的历史性时刻。

本文系作者 智谷趋势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2025-04-11 23:09

国内商品期货夜盘收盘多数上涨

2025-04-11 22:59

现货白银向上触及32美元/盎司

2025-04-11 22:58

知情人士称白宫早期预算计划拟大幅削减NASA科学经费

2025-04-11 22:53

东百集团:2024年净利润4348.72万元,同比增长24.09%

2025-04-11 22:52

美联储穆萨莱姆:如果实施关税,将对通货膨胀构成上行风险

2025-04-11 22:44

多只3月以来成立的次新基金已在近几日开启了建仓模式

2025-04-11 22:43

OpenAI宣布GPT-4将于2025年4月30日从ChatGPT中移除

2025-04-11 22:42

美国消费者信心骤降至近三年新低,通胀预期飙升至数十年高位

2025-04-11 22:37

现货白银日内涨幅扩大至2%

2025-04-11 22:31

信达地产:2024年净亏损7.84亿元

2025-04-11 22:23

交易者预计美联储将在2025年进行三次降息,首次将于6月开始

2025-04-11 22:22

应急管理部对13个省份启动强对流天气预警响应

2025-04-11 22:15

豫能控股:2024年净亏损1.21亿元

2025-04-11 22:15

萤石网络: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0.42%

2025-04-11 22:09

14家A股上市公司盘后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增或预盈公告,杰创智能同比最高预增1162%

2025-04-11 22:05

科伦博泰生物:H股全流通获联交所授出上市批准

2025-04-11 22:03

美国4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50.8

2025-04-11 22:02

密歇根大学调查:美国未来一年通胀预期为6.7%,为1981年以来最高

2025-04-11 22:01

英伟达涨近3%,据报特朗普政府将停止对H20芯片的禁令

2025-04-11 22:00

中国移动布局“云智算”前沿技术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