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 美方取消了共计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了91%的反制关税;美方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中方也相应暂停实施24%的反制关税。双方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同时也保留少量关税作为谈判底牌。
- 美国对中国的税率变化来看,此前合计达165%,包括20%(2018年)+145%(20%芬太尼+34%对等关税+50%+41%);会谈后变为50%,包括20%(2018年)+30%(20%芬太尼+10%对等关税)。
- 会谈后,消费电子、机械、化工等行业可能迎来阶段性利好。同时,90天暂停期设置十分关键,创造了政策观察窗口,美方可能放宽对中企技术限制,对半导体、新能源等行业形成缓冲。
- 所谓“芬太尼问题”导致的20%关税在本次声明未明确提及。美贸易代表格里尔在媒体吹风会上表示,双方正在就芬太尼问题进行建设性的对话,代表20%的芬太尼关税同样是美方谈判筹码。
- 机构预计,美方或将进一步对华展开要价,谈判可能从关税延申至市场开放(加大购买)、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以及投资等领域,不能排除关税反复风险,未来特朗普政府仍有涵盖药品、半导体等领域的特定产品关税存在落地的可能性。
- 中国是美国大豆、棉花的第一大出口市场,集成电路、煤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医疗器械、石油气、汽车的第三大出口市场。机构认为,中美贸易谈判的阶段性成果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今年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预计2025年中国出口仍将保持较高速增长。
正文:
当地时间5月10日至11日,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中美经贸高层会谈。
双方在经贸领域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同时也保留少量关税作为谈判底牌。美方取消了共计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了91%的反制关税;美方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中方也相应暂停实施24%的反制关税。
- 美方:取消根据2025年4月8日第14259号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号行政令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关税,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令对中国商品加征的34%的对等关税,其中24%的关税暂停加征90天,保留剩余10%的关税。
- 中方:取消对美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反制关税;针对美对等关税的34%反制关税,相应暂停其中24%的关税90天,剩余10%的关税予以保留。中方还相应暂停或取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整体来看,美国对中国的税率变化为:
- 此前:165%=20%(2018年)+145%(20%芬太尼+34%对等关税+50%+41%)
- 现在:50%=20%(2018年)+30%(20%芬太尼+10%对等关税)
与此同时,双方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就经贸领域各自关切保持密切沟通,开展进一步磋商。双方将定期或不定期轮流在中国、美国开展磋商,或在商定的第三国开展磋商。根据需要,双方可就相关经贸议题开展工作层面磋商。
6大行业有望受益
此轮会谈前,特朗普政府对包括家电、电子产品和日用品等中国商品加征的综合税率最高达到145%,且自5月2日起取消了中国直邮至美800美元以下小包裹的免税待遇,导致小额包裹的综合税率从零飙升至64%-120%。
会谈后,多个行业可能迎来阶段性利好。同时,90天暂停期设置也十分关键,创造了政策观察窗口,美方可能放宽对中企技术限制,对部分行业形成缓冲。
1)消费电子/家电:美国暂停24%关税利好手机、智能家居等产品的出口。国内家电企业对美国市场出口依赖度较高,未来这些企业出口环境将得到优化,ODM厂商及跨境电商平台有望迎来业务增长。苹果供应链或加速复产,缓解全球电子产品短缺。
2)半导体:关税缓和降低设备进口成本,叠加国产替代加速的趋势,行业估值修复空间较大。被列入 “实体清单” 的科技企业有望逐步恢复供应链,AI芯片设计、算力服务器等领域有望迎发展机遇。
3)新能源:美或放宽光伏组件进口,电动车产业链因成本降低与市场拓展双驱动,电池材料、自动驾驶等细分领域有望受益。4月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达51.5%,欧洲市场份额突破8%,关税减免将进一步提升毛利率。
4)化工:缓解出口压力,成本与订单双改善,化纤原料、MDI/钛白粉等基础化学品出口有望反弹,特种树脂等精细化工品进口或恢复。海外需求恢复有望带动纺织等行业出口受益及利润率回升。
5)机械:此前受贸易摩擦影响较大,出口业务受到一定抑制,随着关税降低和贸易壁垒的减少,行业有望恢复市场份额,且在美国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
6)海运:市场需求明显回升后,也将带动集装箱航线需求回暖。最新一期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NCFI)数据显示,整体市场需求稳中有升,指数连续第二周上涨。
芬太尼关税仍在谈判
值得关注的是,所谓“芬太尼问题”导致的20%关税在本次声明未明确提及。
美贸易代表格里尔在媒体吹风会上表示,双方正在就芬太尼问题进行建设性的对话。这意味着,20%的芬太尼关税同样是美方谈判筹码。
中泰证券预计,美方或将进一步对华展开要价,谈判可能从关税延申至市场开放(加大购买)、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以及投资等领域,不能排除关税反复风险。
未来特朗普政府仍有涵盖药品、半导体等领域的特定产品关税存在落地的可能性,美国在战略领域寻求减少对华依赖的趋势或仍可能延续。
国新办4月9日发布的《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显示,中国是美国农产品、集成电路、煤、石油气、药品、汽车的重要出口市场。中国是美国大豆、棉花的第一大出口市场,集成电路、煤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医疗器械、石油气、汽车的第三大出口市场。
而联合国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出口中,51.7%的大豆、29.7%的棉花、17.2%的集成电路、10.7%的煤、10.0%的石油气、9.4%的医疗器械、8.3%的载人机动车都销往中国。
中美双边贸易互补性强。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4年中国向美国出口前五大类商品为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附件、机械器具及零件、家具、玩具和塑料制品等,合计占比为57.2%。中国从美国进口前五大类商品为矿物燃料、机械器具及零件、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附件、光学仪器和大豆等含油子仁,合计占比为52.8%。
整体来看,2024年我国出口增速为5.9%,2025年前4个月我国出口累计增速为6.4%。银河证券预计,外贸市场体现了较强韧性,中美贸易谈判的阶段性成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今年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预计2025年中国出口仍将保持较高速增长。
GDP方面,根据银河证券测算,出口对GDP的总影响效应弹性系数为0.19,按照今年出口受到3个季度的影响进行测算,美国加征30%关税对2025年GDP的拖累约为0.5个百分点。
风险提示:关税谈判不及预期;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政策变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