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顶部通栏

上半年68家企业完成7000亿定增,刨除银行,定增规模同比增77%,11家大股东“全额认购”丨精华研报

超35%公司大股东参与了认购,占上半年定增总额近半,参与公司多为同一类企业,更有11家公司的定增融资被大股东“包圆”。

导读:

  1. 今年以来A股定增规模狂飙,年内已合计完成6931.71亿元募资规模,同比大增608.81%,仅四家国有银行就贡献了总募资额总量的75.02%。即便刨除银行业影响,上半年定增规模对比去年同期,仍实现77.08%的较高增幅。
  2. 按申万行业分类来看,2025年上半年募资额排名前10的公司,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有两个申万二级行业各有2家公司上榜。超35%的公司大股东参与了现金或资产认购,占上半年定增总额近半,参与公司多为同一类企业,更有11家公司的定增融资被大股东“包圆”。
  3. 银行、非银金融稳坐前二,形成绝对主导,紧随其后的这4大行业定增规模均超百亿元。而在2024年上半年定增规模绝对领先的石油石化行业,暂未出现在今年的定增行列中。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定增资金流向呈现三大趋势:一是国家队主导的重资产领域;二是硬科技赛道;三是传统产业升级加速。
  4. 定增市场呈现量价齐升态势,绝大部分定增项目实现浮盈,多只定增个股较发行价大涨。公募基金扎堆涌入特定行业,共有23家公募机构参与到37家A股公司定增,合计获配金额达109.17亿元。
  5. 定增市场迈入“量价齐升+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大额资产和项目的入市,不仅反映出上市公司对于通过定增进行直接融资的偏好升级,也印证了在监管政策优化下资本市场融资效能的实质性提升。

正文:

上半年以来,定增市场火热依旧,公募基金豪掷百亿扎堆参与,显示出资本市场融资效能的实质性提升。

科股宝梳理Wind数据发现,截至6月25日,按定增股份上市日计算,上半年共有68家公司完成定增,对比2024年上半年减少约18.07%。但从募资额来看,今年上半年已合计募资6931.71亿元,同比大增608.81%。 

四家国有大行资本补充集中完成

定增公司数量减少,总募资额却实现爆炸式增长,主要原因是银行业巨额定增的推动。

6月中旬以来,交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建设银行均陆续发布公告称,已成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规模分别为1200亿元、1650亿元、1300亿元、1050亿元。仅这4家银行就贡献了总募资额总量的75.02%。

这意味着,财政部自3月底公告将以现金方式认购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全部新发行股份,并包揽交通银行、邮储银行超过九成的新发行股份以来,仅用时两个半月,实际落地规模就达到100%。

从定价来看,交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建设银行股票增发价格分别为8.51元、5.93元、6.21元、9.06元。发行折价率(注:计算公式为(基准价−发行价)/基准价×100%)分别达到-9.66%、-10.22%、-12.70%以及4.13%。

从上市银行分红派息时间看,A股近半数银行已公告相关安排,时间较往年有所提前。交行、中行于4月中旬率先披露,邮储银行、建行在4月下旬也相继披露,明显早于往年多在7月公告的惯例。

另从财政部发债进度来看,目前,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已于4~6月发行完毕,5年期和7年期品种各发行2500亿元。

近期值得关注的行业大事件是,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宣布8项重磅金融政策。一是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二是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三是设立个人征信机构;四是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五是发展自贸离岸债;六是优化升级自由贸易账户功能;七是在上海“先行先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八是会同证监会研究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

总体而言,面临外部不确定性,央行通过创新离岸贸易金融、优化跨境融资与汇率工具,结合金融基建及数字人民币布局,兼顾稳外贸与金融体系升级。

百亿定增频现央国企大股东爱“包圆”

即便排除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影响,A股上半年定增规模对比去年同期,仍实现较高幅度的增长。

上半年募资总额剔除四大行后以1731.71亿元计,对比2024年上半年的977.93亿元,增幅达77.08%。其中,募资额超过百亿元的公司有4家,分别为国联民生、中航成飞、中国核电、国泰海通,对比2024年同期仅有中国石化一家。

按申万行业分类来看,2025年上半年募资额排名前10的公司,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共计分布在8个申万一级行业,其中电力、证券Ⅱ两个申万二级行业各有2家公司上榜。而2024年上半年,前10名公司分散在9个不同的行业,仅航运港口二级行业有2家公司入围。

在这68家公司中,企业性质分布为:民营企业30家,占比44.12%;中央国有企业19家,占比27.94%;地方国有企业12家,占比17.65%;此外,还包括外资企业3家、公众企业2家、集体企业1家,以及1家 “其他企业”。

这其中,有24家公司、超35%的大股东参与了现金或资产认购,合计定增融资额超3300亿元,占上半年定增总额的47.72%,参与公司多为央国企。更有11家公司的定增融资被大股东“包圆”全额认购,显示出股东信心的持续回暖。

A股上市公司实控人“独揽”定增的情况不少见,有的实控人是为了巩固控股地位,有些是助力公司发展或转型,还有的是为公司“雪中送炭”。

再看行业整体募资情况。金融行业以81.58%的占比强势拔得头筹,银行、非银金融合计募资规模超5655亿元,稳坐前二,形成绝对主导。

紧随其后的公用事业、国防军工、基础化工、交通运输4大行业,定增规模均超百亿元。而在2024年上半年定增规模绝对领先的石油石化行业,暂未出现在今年的定增行列中。

除两大金融行业外,仅纺织服饰行业未在2024年上半年定增行业中出现过。

此外,诸如公用事业、国防军工、有色金属、轻工制造、机械设备等行业,在2025年上半年募资规模和排名均有显著提升,显示出这些行业在市场中的活跃度和资金吸引力增强。相应地,计算机、电力设备、环保、等行业排名也有所下滑。

但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定增资金流向呈现三大趋势。一是国家队主导的重资产领域,以电力设备、公用事业等行业为代表;二是硬科技赛道,电子、计算机、机械设备等行业逐步成为募资主力;三是传统产业升级加速,汽车、基础化工等行业通过定增实现资产结构优化。

定增市场的回暖与政策支持不无关系。去年9月证监会“并购六条”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优化重组制度,配套融资项目激增,定增成为并购重组中的重要一环。地方层面,上海、天津、广东、四川等地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支持企业并购重组的政策举措。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推动了并购重组市场的活跃,也为定增市场带来更多优质项目。

公募基金豪掷百亿扎堆参与A股定增

2025年上半年,定增市场呈现量价齐升态势,绝大部分项目实现浮盈,且多只定增个股较发行价大涨。

科股宝梳理发现,以6月25日收盘价计算,在截至当日的A股定增项目中,有59家定增项目较发行价实现浮盈(后复权,下同),占比达86.76%,整体超额收益显著。其中,中航成飞、国盾量子、罗博特科、乐山电力等8个定增个股,较定增发行价格翻倍。

一个显著的趋势是,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豪掷百亿扎堆参与A股定增。

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共有23家公募机构参与到37家A股公司定增,合计获配金额达109.17亿元。

按6月24日收盘价统计,34只公募定增标的已实现浮盈,其中有14只浮盈率超过20%,更有4只标的收益率突破50%。截至4月,公募参与的定增项目平均浮盈8.57%,基础化工、医药生物、有色金属等板块最受青睐,部分传统行业如房地产、商贸零售表现则相对平淡。

此外格上基金研究显示,截至今年6月,市场已披露的定增预案规模超2000亿元,其中一季度单季融资规模达1269.18亿元,占同期沪深一级市场融资总额的85.24%。单项目融资均值创历史新高,达34.99亿元。公募机构同样是重要力量。

从各公募机构的参与情况来看,诺德基金、财通基金定增次数领跑全行业。

具体而言,诺德基金在年内增发配售次数多达39次,增发累计动用资金47.12亿元,增发累计获配投入资金39.02亿元;财通基金位居其次,共参与41起定增,增发累计动用资金38.76亿元,增发累计获配投入资金32.43亿元;华夏基金则参与了10次增发配售,增发累计动用资金及获配投入资金均为2.52亿元。

财通基金表示,当定增市场迈入“量价齐升+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大额资产和项目的入市,不仅反映出上市公司对于通过定增进行直接融资的偏好升级,也印证了在监管政策优化下资本市场融资效能的实质性提升。

今年年初,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在支持多元化配置方式方面提出,允许公募基金、险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进一步扩大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规模。从当前情况看,机构参与热情高,且实际获得可观回报,这有望催生更多优质重组配套融资项目,进一步充实定增折扣资产的供给。

本文作者|曹倩,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风险提示:国内宏观经济修复不及预期;特朗普政策及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海外资本市场波动加大。

科股宝VIP由钛媒体App与北京商报联合推出,相关数据及信息已获得北京商报授权。 风险提示:本产品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精华研报

文章详情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