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通过第二次修订。机构表示,未来有望破除地方保护,加快解决阶段性供过于求问题,带动产业链价格底部修复,引导部分行业良性发展。
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行反映阶段性过剩,政策组合拳已现端倪。
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通过第二次修订,将于2025年10月15日起施行,此次修订重点整治 “内卷式” 竞争,明确规定硅料和组件不得低于现金成本价格销售。
机构指出,这一规定使得组件新签订单价格中枢或上移,硅料环节收并购方案进入实质推进阶段,目前光伏处于全行业亏损的状态,考虑到可能存在的优惠政策,行业盈利改善的趋势较为明确。
前期国内储能终端对成本极为敏感,多数厂商处于盈亏平衡甚至亏损状态。
上半年光伏整体装机量高增。
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5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197.85GW,同比高增149.97%。1-5月新增光伏装机规模已达到去年全年装机规模的71%。
近几个月里,光伏装机量环比持续高增,尤其在5月,单月新增92.92GW,同比增长388.03%,环比增长105.48%。如此迅猛的增长势头,主要得益于国内分布式光伏新政和新能源入市政策136号文带来的抢装效应。
随着抢装结束,进入6月后,装机量或因政策退坡与市场化电价实施出现回落。多家机构认为,在新的并网政策和市场化电价下,光伏新增装机在短期内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前5个月已为全年打下基础,全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规模或创新高。
6月29日,人民日报在《在破除 “内卷式” 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文中点名光伏组件、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的内卷式竞争,强调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并提出央国企应带头提高招投标技术权重。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储能终端收益率有望改善,届时成本敏感度将下降,对技术要求则会提升。
与此同时,锂电板块由于供需格局错配,产业链价格和盈利持续面临较大压力,目前处于底部盘整阶段。
机构指出,2024年第三季度以来,龙头企业产能稼动率提升并重启扩产,海外产能加速落地,即将带来设备订单落地。锂电池具有产品差异化和定制化的属性,是一个具有长期价值的环节,各项行业进展或拉动整个产业链重回新技术周期,复合铜箔、4680大圆柱、固态电池等新技术也将带来新增设备需求。
长江证券称,长远来看,新能源行业或逐步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加快解决阶段性供过于求的问题,推动产业链价格在底部实现修复,从而引导行业朝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风险提示:政策不达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价格超预期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