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股一线拆解】重磅支持文件出台!创新药成果转化与政策扶持实现双击,出海景气度持续提升

《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5方面16条措施,对创新药研发、准入、入院使用和多元支付进行全链条支持。

6月30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医保局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若干措施》提出5方面16条措施,对创新药研发、准入、入院使用和多元支付进行全链条支持,实现“真支持创新、支持真创新、支持差异化创新”目标。

在7月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指出,《若干措施》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构建创新药多元支付体系,拓宽创新药的支付渠道。一方面坚持常态化调整医保目录,将符合条件的创新药以合理的价格纳入医保药品目录,另一方面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充分发挥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功能,提高创新药多元支付能力。同时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创新药“走出去”,积极开拓全球市场。

2015年药审改革后,国内药企开始了大规模的创新药研发投入,经过10年的研发,多个方向已经进入了成果收获阶段,疾病领域方面的突破以GLP-1、AD、NASH等为代表,有望打开在肿瘤之外的大市场空间适应症。技术平台创新方面的突破以ADC、CAR-T、核药、基因编辑等为代表,全球前沿进展不断映射国内。

随着研发成果的显现,作为配套的支持政策也在今年加速落地,6月1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征求意见稿,提到“对符合要求的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评审批”,加快创新药审评审批速度,进一步从政策上鼓励创新药研发上市。光大证券指出,短期看,审批效率提升将加速优质管线价值释放,提振市场对创新药板块的风险偏好。中长期看,政策通过“扶优汰劣”机制,助力中国创新药从“仿创结合”向“全球原研”升级。

另根据医保局规划,第一版丙类目录将于年内发布,将主要聚焦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巨大的药品,支持商业健康险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药品的商业健康保险结算价格将由国家医保局组织保险公司与医药企业协商确定,并探索更严格的价格保密措施。
我国医药支付体系情况,图表来源:招商证券

我国医药支付体系情况,图表来源:招商证券

地方层面,北京、浙江、广州、珠海、 上海、济南等地区陆续出台医药相关政策,均对支持创新药发展有所提及,在药品研发、审评审批、创新药入院及进入医保、给予创新药奖励基金等方面也提出具体政策计划,从多个方面促进创新药发展。

在研发成果显现和政策持续推动下,创新药产品也开始加速商业化,头部创新药企业已经开启盈利周期。从营收来看,国内有商业化品种的biotech/biopharma等销售额持续突破,浙商证券跟踪的创新药公司2024年整体销售收入呈现向上突破趋势,高基数下增速仍保持快速增长。浙商证券认为,伴随着自免、减重、ADC、多抗等陆续进入商业化阶段,仍有望驱动创新药行业收入进入新一轮的加速期。

我国创新药研发成果的比较优势,也在推动出海成为创新药收入的重要来源,根据Insight数据,2024年中国本土创新药授权首付款收入合计达到57亿美元,占全球合作授权总首付款比例高达20%。招商证券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创新药项目已经完成BD项目数量超过80项,分子形式多样广泛。

中国创新药出海竞争力除了持续研发投入带来的成果收获之外,海外MNCs正面临专利悬崖与海外药品降价压力,需要高效且价格合适的早研项目补充,而国内创新药企业的研发项目是十分合适的选择,从而达成供需匹配。浙商证券认为基于本土创新药期在双抗、ADC等领域厚积薄发,中国本土创新药开始进入全球化加速期,看好越来越多海外药企尤其是MNC核心管线“中国化”前景,以及给本土创新药带来的估值全球重塑的机会。

风险提示:技术研发不及预期;政策落地进度不及预期。

科股宝VIP由钛媒体App与北京商报联合推出,相关数据及信息已获得北京商报授权。 风险提示:本产品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科股一线拆解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