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区县那点事
近日,QuestMobile发布的数据显示,字节跳动旗下免费短剧App红果短剧6月月活达2.1亿,同比增长179%,首次超过长视频平台优酷2亿的月活量。
单部微短剧观看量突破10亿的作品也不再是个例,越来越多兼具话题性与传播力的微短剧,凭借紧凑的剧情、鲜明的人设席卷社交平台,进一步推高了行业的整体热度。
微短剧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破圈”崛起,在于它精准契合了当下人们的内容消费需求。
时长短、节奏快、爆点密的内容特性,让观众无需投入大量时间,就能获得情感满足,轻松填补碎片化时间的“内容空白”。
“竖屏”的呈现形式,恰好适配手机等移动设备,人们单手持机即可操作,上下滑动就能快速切换剧集,不需要调整屏幕方向或寻找固定的观看场景。这种“即点即看、随走随看”的体验,彻底打破了内容消费的时空限制,让微短剧无缝融入通勤、排队、居家等日常生活场景,成为人们“随手可及”的娱乐选择。
微短剧平台用户月活反超长视频平台或许只是个例,但不可否认的是,“竖屏化、碎片化、即时化”的内容消费时代已经全面到来。
在河南郑州,日均有100部微短剧开拍;在上海,微短剧产业园正拔地而起;广东东莞也在全力打造微短剧产业基地……短剧的爆发也带动了产业格局的重构,“竖店”遍地开花,与传统“横店”形成双轨并行的产业新生态。
有平台、有IP、有资源的湖南,自然不会放过这个产业“风口”。而望城,正凭借独特的优势,成为湖南打造中国微短剧产业新高地的关键力量。
但前有马栏山“世界媒体艺术之都”在这摆着,望城的底气究竟从何而来?全国这么多“竖店”,望城凭什么脱颖而出,避免昙花一现,真正让微短剧产业能够在此扎根、壮大?
望城的底气从何而来?
坐拥湖南卫视和芒果超媒,马栏山自是不缺流量与创意,缺的是大规模的片场。数据显示,2024年湖南出品微短剧超1000部,但70%以上需赴西安、东莞、杭州等地拍摄,人才、资金、资源严重外流。
而望城正好可以解决这“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马栏山与望城在微短剧赛道上,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相比过去跑到外地去拍摄,在望城的基地拍摄能节省10%至30%的成本。”刘江表示,他的公司一部微短剧刚刚在铜官杀青,又在靖港开启了新的微短剧拍摄。
铜官窑、靖港古镇的“传统味”,望城经开区、海归小镇的“国际范”“科技感”,团头湖、黑麋峰、月亮岛构成山水洲城的“湖湘韵”……望城从“场景端”为微短剧拍摄提供多元配给,能够满足不同时代背景剧集的拍摄需求,大大降低了剧组的转场成本和时间。
望城不仅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拍摄场景,更依托长沙中部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和辐射力,便捷对接省会城市的人才、技术和市场资源,再叠加自身低成本运营的特点,形成“都市圈区位赋能+低成本运营支撑”的双重优势,让其在吸引影视企业落户时拥有其他区域难以替代的竞争力,更易形成产业集群。
如今望城已搭建起了一整套“内容工业流水线”:从拍摄、版权、剪辑分发、AI译制,到出海发行、IP转化,再到人才实训与校企合作,望城已经形成了一套标准化、高效率、规模化的内容生产系统。
但这并不意味着望城要做“粗放式”的“短剧工厂”。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让微短剧产业真正扎根、壮大,成为具有完整生态的“短剧之都”,才是望城的产业抱负。
望城发展微短剧产业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多次实地调研,从产业长期发展的高度擘画蓝图,获得了省市相关部门大力支持,才决定“开干”的。这一点在望城区发布的《促进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就可以看出端倪,缺啥补啥,真金白银对症下药。
过去,微短剧行业长期处于野蛮生长状态,企业各自为战、相互内卷,产业链主要集中在生产制作环节,在剧本原创等高价值领域优势不明显。
望城就从“创作端”激发内容创新,扶持初创剧本,对上线播出的望城题材短剧给予版权方5万元奖励,获得国家、省级重点扶持的,还可以再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重要节点重点选题的特别项目,湖南省还会额外奖励最高50万元支持。
“拍摄场地租金太贵?”望城鼓励拍摄基地免费开放,剧组方还有钱拿!对年接待剧组数量达到3个及以上,且拍摄天数累计10天及以上的场景方,望城政府按每天1000元,最高1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对在望城拍摄完整剧集的,给予剧组方每部剧3000元补贴。
“缺高科技?”望城着力加强AI、VR等新技术的应用,对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
“缺人才?”铜官窑古镇基地与望城高校以产教融合的方式合作,预计年培养超2000名数字技能人才,打造产教于一体的人才培育机制;对符合条件经申报认定的优秀微短剧人才,可在望城区享受现有的相关政策。
“想出海?”望城对在海外主要平台播出的宣传望城的作品,播放量超过3000万的,给予5万元奖励;对出口额30万美元以上的,给予出口额5%、最高20万元的奖励。
为了推动微短剧全产业链条的发展,构建良好产业生态,望城还将对获得上级授牌的入规微短剧企业、基地给予最高40万元奖励。
“望城真金白银、真心实意的政策很吸引我们,之前我们也受邀考察了望城的相关基地和取景地,感受到了望城满满的诚意,相信今后去望城投资、拍剧更方便更实惠。”秦九网络科技相关负责人刘江很看好望城发展微短剧产业的前景。
目前湖南竖店等多个基地已经先后落户望城。“已经接待有十来个剧组在基地里面拍摄”湖南竖店影视集团副董事长周佳男介绍,“基地打通了铜官窑国风乐园3000亩外景的拍摄渠道,还将制作300多个室内场景,预计9月全面开放,届时可以入驻近两百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将为铜官片区文旅与商业业态年增加8000万元至1亿元营收。”
作为全省第一个“吃螃蟹”的区县,未来,望城区将全面构建起集微短剧协拍服务、审核备案、版权登记、剧片交易为一体的产业生态体系,引导成立囊括超100家核心企业、影视基地、院校、景区的“望城微短剧产业联盟”,力争在区内建立微短剧版权保护、译制出海、快速审批等省级绿色通道,在链接资源、精准投流、人才培养、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商业整合等方面提供完善配套服务。
望城发展微短剧产业,并不是简单的建几个基地就完事,而是要以微短剧产业为引擎,推动产业升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消费新场景,让创意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产业兴“望”:一个产业激活一座城
别看微短剧制作快、投入小,但是它撬动的产业链条可丝毫不短。
从内容端的剧本创作、IP孵化,到拍摄制作端的试镜选角、美术设计、道具制作、后期剪辑,再到后期的版权交易、付费分账、广告合作等,上下游整个产业链的价值都非常有“钱”景。
根据《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504.4亿元,预计至2027年,全国微短剧产值规模将突破千亿。
日渐成熟的产业环境,还能催生大量的就业机会。中国网络视听协会的一项报告显示,2024年微短剧行业直接或间接带动了64.7万个就业机会。
根据剧集规模和类型的不同,一个剧组的核心团队可能从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望城区光铜官窑一个基地,预计每年拍摄超500部剧集,不说群众演员,光是服务剧组的餐饮住宿、交通协调、安全保障、道具设备等,创造的岗位就难以计数,甚至还可能为当地带来从未有过的新产业。就拿现在很火的郑州“竖店”来说,一座偏远的小村“张北村”,70%以上的人都从事影视灯光工作。
随着基地建设越来越完善,相关配套设施越来越健全,望城微短剧基地还能利用现成的布景、服装、台本,让普通观众也体验一把当“演员”的感觉。
网络上各种“微短剧+文旅”爆火出圈的话题,就说明了游客对对影视创作的好奇和社交分享是有需求的。数据显示,一部微短剧拍摄期间,能够带动景区游客量增长30%。
同时,随着剧集上线,微短剧基地在数以亿计的观众面前“曝光”,可以吸引更多观众前来取景地打卡:游客可以穿上古装,在古镇中上演一段才子佳人的故事;也可以换上未来感服装,在海归小镇的科技场景中过一把科幻瘾。
这种沉浸式互动体验项目,既满足了游客的需求,又盘活了存量资源,还推动了影视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出新的消费增长点。就如,《咸亨印象》上线爆火,吸引大批游客前去寻味,国庆单日酒店营收就突破了百万元大关。
微短剧产业的价值远不止于内容生产本身,它更像一把钥匙,正在为望城打开产业升级、就业扩容、文旅融合的多元发展空间。当游客身着戏服在古镇重现剧中场景,当传统商户因剧组入驻获得新的商机,微短剧便从单纯的文化产品升华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这种“一个产业激活一座城”的乘数效应,正是望城布局微短剧的战略深意——不仅要抓住当下风口,更要培育持久动能,让微短剧成为重构区域经济密码的“新基建”,最终实现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共生共荣。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