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特斯拉TeslaAI官方微博发布首条微博展示其人形机器人,展示Optimus的最新外观,配文“在一直改善身材”
就在9月初,特斯拉发布《宏图计划第四篇章》,核心愿景“构建将人工智能带入物理世界的产品和服务”,特斯拉战略重心将从电动汽车和能源全面转向AI和机器人领域。
马斯克称,未来特斯拉约80%的价值将来自Optimus机器人,预计特斯拉推进Optimus大规模量产的行动力和确定性更强。预计特斯拉OptimusGen3将于4季度发布,后续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特斯拉或将逐步向供应商下发零部件定点,2026年起人形机器人将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
9月7日,马斯克透露,特斯拉AI5芯片设计团队已完成一次关键的设计评审,称该芯片将成为“史诗级”产品。AI5芯片预计将专注于车辆推理计算集群训练,例如自动驾驶系统的训练,计划于2026年底开始量产。此外,AI6芯片预计将首先应用于机器人出租车Cybercab和人形机器人Optimus,进一步推动特斯拉在AI和机器人领域的布局。
天风证券指出,2025年来,多地将人形机器人纳入重点发展领域。杭州发布专项政策,将人形机器人整机、算法与核心零部件列入重点科研支持方向。北京市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存续期15年的政府投资基金,重点扶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未来产业。人形机器人从“概念验证”走向“规模化生产”。
火箭发射间隔从1-2个月缩短至3-5天,工信部向中国联通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
7月末至8月末的30天内,中国星网通过长征六号甲、长征八号甲、长征五号乙和长征十二号等多型火箭,累计发射卫星数量已从年初的34颗跃升至81颗,发射间隔从1-2个月缩短至3-5天,创造了"27天内连续两次发射同一型号火箭”的行业纪录。
国信证券指出,这一突破体现了我国在卫星批量化制造和火箭发射流程优化方面的显著进展,更彰显了在国际卫星互联网竞争格局中抢占频轨资源的战略决心,为我国6G时代构建全球通信能力奠定关键基础。
与此同时,卫星通信牌照发放也加速推进,制造-发射-运营服务各环节均在发力。
8月末,工信部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将向中国星网、三大运营商及上海垣信等企业发放第一类基础电信业务牌照(A13-1卫星移动通信),预计2026年上半年正式运营。
北京、上海、四川等地相继发放补贴及税收优惠支持商业航天,如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获地方政府投资,成都建设可复用火箭基地等。
2024年以来,投融资市场也持续得到支持,包括上海垣信卫星完成67亿元的融资,微纳星空、格思航天、海天丝路等完成了10亿元融资,资本向头部集中的趋势。
日前,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也意在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上市。
中航证券指出,根据目前我国目前披露的主要巨型星座建设计划,预计2030年我国卫星互联网制造端市场空间规模预计可达到250-460亿元,地面设备市场空间规模可达267亿元,服务端市场空间可达227亿元。
风险提示:市场波动加大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