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克要抢豆包的饭碗

钛度号
AI流量入口之争。

文 | 伯虎财经,作者 | 楷楷

近日,阿里旗下AI旗舰应用夸克正式上线对话助手功能,用户可自由切换传统搜索与AI对话搜索模式,是国内首个实现搜索能力与对话体验深度融合的AI产品。

这也被视为夸克内部代号为“C计划”的首次成果落地。业界普遍猜测,“C计划”的代号取自经典游戏“吃豆人”(Pac-Man),以“吃豆”为名,其寓意不言自明。

不过,豆包也没闲着,目前其已经接入抖音商城,当用户询问“买什么”或“有什么推荐”,豆包就会积极为自家产品带货,成为国内首个大规模向电商跳转导流的AI APP。

夸克在自己身上“塞”了一个豆包,豆包则将触角延伸至电商巨头的领地,两者都不满足于原有的业务边界,想要攻入竞争对手的腹地。

过去,阿里虽然在AI技术研发方面走得更快,但在消费级AI产品的布局上,却始终慢于字节半拍,让阿里在AI用户心智争夺中处于被动。

如今,阿里决心补上这一短板,豆包也有了新的动作,在这场AI入口战事中,大厂们的正面对决一触即发。

01 阿里的“吃豆”野心

关于“C计划”的代号由来,业内众说纷纭。一种说法认为“C”代表“Chat”,即夸克可能会推出全新的对话形态;另一种更具竞争意味的解读是,取“吃豆人”之意,剑指字节系的豆包。

但这显然只是字面上的解读,要真正理解阿里在AI入口战事中的排兵布阵,还需要穿透“代号”表象,看到夸克的核心能力。

根据36氪报道,一位接近该项目的人士透露,“C计划”并非某一个具体产品或者应用的代号,也不限于App层面,其是夸克内部的一项长期战略性计划,旨在以更开放的思路测试AI产品的多元场景与市场反馈。

从这一角度来看,“搜索+对话”显然并非夸克的最终形态。夸克并非想要“再造”一个豆包,而是在自己最擅长的搜索领域持续进化,逐步搭建产品能力,闯出一条差异化之路。

但有趣的是,相较于其他AI应用早早定位为“AI助手”,夸克却在今年初才确立“2亿人的AI全能助手”这个定位,并在3月升级为“AI超级框”。

夸克算法负责人蒋冠军曾透露,夸克在2018 年就已立志做“个人助手”。可在后续发展中,夸克却并未紧跟AI风口,反而是聚焦于“搜索+工具”,再逐步引入机器学习算法,从“智能搜索”逐渐向“AI超级框”转型。

夸克为何“反其道而行之”,答案还是要回到产品的底层逻辑上。我们尝试对夸克和豆包同时提几个问题,看看两者的差异到底在哪里。

第一个问题跟日常生活相关,我们提问“要赶上8点的飞机,最晚要在几点,从哪个地铁站出发”。

夸克的回答更清晰明了,其会执行多步逻辑推理,明确出每一个步骤的最佳选择,从而得出最合理答案;豆包则给出了参考数据,但具体出行路线还是要用户自己规划。

第二个问题则更复杂一点,我们提问“估算寒武纪未来3个月的市值走势,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夸克和豆包都给出了详细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析,不过夸克明显更敢下总结,能够具体到寒武纪的营收目标、资金流入流出等;而豆包的结论则相对笼统一些。

第三个问题要求整理过去5年语文高考真题。这明显是夸克的舒适区,其直接整理了各科目真题和解析,用户还可以下载到夸克网盘;豆包则只能搜集到语文的作文真题。

几轮问答之后,可以看出夸克作为智能助手的独特优势。

首先,“搜索”可以帮助验证答案的准确性。比如在交通指引这一问题上,夸克能够结合搜索信息对问题进行复杂多步的推理,实时性更强。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AI助手普遍存在的“信息幻觉”问题,也省去了大部分用户通过AI助手得出答案后,还要通过搜索引擎进行二次验证的痛点。

其次,阿里大模型能力的支持。夸克对话助手采用Qwen最新闭源模型Qwen3-Max,夸克算法团队还与通义实验室成立了联合研发小组,确保生成内容的专业度。

在公开测试中,夸克更擅长回答一些强逻辑的问题,能够明确呈现“问题-论点-论据-结论”整个思考流程,感觉跟DeepSeek的思考链有不少相似之处。

最后,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尽管AI助手产品众多,但基于AI幻觉以及动手能力不强这两个痛点,AI助手其实更像是一个“聊天工具”,离真正的“助手”还是有不少距离。

相较之下,夸克增加了对话功能后,不仅能主动理解用户意图,还能无缝调用AI相机、AI写作、拍照搜题等优势能力,并与夸克网盘、办公场景等实现生态整合,形成了“动手”帮用户解决问题的差异化能力。

夸克从搜索到工具,再到AI助手的演化,本质上是基于自身能力长出最适合的“形态”,其虽然“吃”掉了豆包,却又不仅仅是另一个豆包。

02 夸克的艰难“蜕变”

所以,对于阿里和夸克来说,上线对话助手功能并不难,但现在才是最合适的落地时间点。一位接近项目的人士表示,“模型能力、行业环境与用户习惯三者终于达到了理想交汇点”。

在ChatGPT引发AI大模型的“奇点时刻”后,阿里的通义千问大模型反应迅速,仅一年内就迭代至2.5版本,技术能力不容小觑。

但在最初,通义App是被打包进To B服务中,其更像是阿里AI功能的展示橱窗。阿里内部对于AI到底是“To B”还是“To C”,一直有着分歧。

阿里既舍不得C端市场的巨大潜力,又担心双线作战会分散资源。这种犹豫导致“AI to C”缺乏清晰的战略指引,未能在内部形成业务聚焦与资源倾斜。

但时间不等人,在阿里内部持续拉锯的同时,DeepSeek、Kimi等竞品已经围绕用户需求快速迭代,在语音、图像交互等方面持续进化,阿里已经错过了在C端市场发力的最佳时机。

一直到2024年底到2025年初,阿里正式明确AI to C战略,和AI to B双线并行。其中一个转折点是,通义应用正式从阿里云剥离,在组织架构上跟夸克平级。

不过,通义千问早期更侧重于模型技术研发与企业端落地,对C端市场的打磨明显不足,其在情感陪伴、趣味交互等功能的缺失,也导致通义千问未能在C端形成显著的品牌声量。再加上阿里缺乏像豆包一样的流量入口,即便大手笔投流,效果也是差强人意。

不过,通义千问早期的发力点集中在模型技术研发与企业端落地,对C端市场的打磨力度不足,阿里也缺乏类似字节系的流量入口,导致通义千问未能在C端形成显著的品牌声量。

相较之下,夸克则是阿里更好的选择,其本身已经拥有亿级规模的用户群体。AI产品榜数据显示,今年9月,夸克的月活跃用户规模仅次于ChatGPT,豆包紧随其后。

夸克在内容生态上也更加成熟,其支持图文、视频、音频的智能检索与生成,同时内置了网盘、扫描、文档等功能,这种工具形态吸引了创作者、学习者、职场人士等用户持续使用。

只是,夸克想要撑起阿里“AIto C”的C位,挑战依然不少。

虽然,夸克的用户规模在AI产品中保持领先,但考虑到夸克原有的用户积累,这个“第一” 的含金量难免要打个折扣。更何况,1.5亿的月活用户里,真正用起AI 功能的比例究竟有多少,目前还需进一步验证。

其次,夸克升级的功能虽然不乏亮点,但用户口碑也有分化,部分用户认为其“功能臃肿”“操作复杂”。阿里一直缺乏打造社交产品的基因,这也影响到AI产品的用户留存与口碑。

最后,当下AI应用市场的竞争压力也不容忽视,竞品豆包不仅拥有亿级月活用户,更在品牌心智、交互体验等方面积累了先发优势,夸克要夺回用户注意力,还需要重塑产品心智。

03 AI时代的“新入口”

因此,夸克推出“C 计划”,正是希望进一步强化夸克的AI核心能力,让夸克不再局限于搜索工具的标签,而是通过对话交互这一功能,将AI能力渗透到更多高频场景。

据贝哲斯咨询预测,2032 年,全球对话式AI平台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1426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将稳定在6.5%。

这一持续扩容的市场,也吸引了各科技大厂重兵布局。它们围绕AI入口的用户争夺战可谓硝烟弥漫,火药味几乎渗透到每一个细分场景。

腾讯元宝“下乡打广告”;字节豆包坚信“大力出奇迹”,从去年二季度到今年一季度,平均投流费用超1.5亿元;百度文心一言、科大讯飞星火继续聚焦于专业场景;阿里夸克则以“C 计划”布局落子。

大厂们都想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积累下的雄厚资源,成为“AIto C”的下一个超级流量入口。但掌握用户高频场景只是第一步,只有把场景优势转化为用户长期依赖,才算真正站稳脚跟。

让AI能力冲出手机,是阿里的后招。夸克“C计划”将与夸克AI眼镜形成业务联动,成为其打通阿里生态的重要一环。

目前,夸克AI眼镜已经开启预售,它将夸克AI能力从App延伸至日常可穿戴终端的关键节点——用户无需掏手机、无需打开App,仅需“看一下”就能完成导航、支付、比价等日常操作。

除此以外,夸克还在健康、高考等细分领域同步深耕,让AI大模型能在更多垂直场景中落地实用价值;接下来夸克还将打造一款对标谷歌Chrome的AI浏览器,进一步放大阿里在AI领域的场景价值。

豆包则开始尝试“带货”,当用户与豆包进行对话时,其会在回复中嵌入商品链接(蓝链)。除了豆包之外,元宝、Kimi、ChatGPT等“老玩家”也都默默开始“上链接”。

这也意味着智能助手的定位正在发生变化,不仅是用户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服务入口,还能凭借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与匹配能力,在对话中自然衔接消费场景,成为新的交易入口。

长期以来,消费者都在期待“足够智能”的助手——能懂我们的需求,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甚至主动帮我们完成繁琐工作。

但在通往这个未来的路上,科技大厂的“进度条”却始终加载缓慢,不少产品更是“营销大于实力”,大众的期待迟迟未能落地。

夸克的进化,则让这场“AI to C”的竞争有了新的看点。凭借自身在搜索、工具领域的积累,夸克正在走出一条“专业助手”而非“聊天伴侣”的产品路线,不仅能高效承接阿里的生态资源,也能在To C领域讲出一个令人信服的新故事。

长远来看,夸克所瞄准的不只是豆包这一个对手,更是探索出更贴合未来一代人生活方式的产品形态,不仅是“回答问题”的能力,还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谁能整合更多工具、打通服务全链路、触达更多场景,做到技术与场景的深度绑定,谁才能在长期竞争中建立起差异化优势。

如今,AI时代的新入口之战已经全面展开,平台间的比拼,早已不仅是产品的竞争,而是生态能力的较量。这场“吃豆人”式的竞争,注定是一场漫长的耐力赛。

本文系作者 伯虎财经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07:21

苹果计划明年上半年推出首款低成本Mac笔记本电脑

07:18

美国参议院未通过拨款法案,联邦政府“停摆”将破纪录

07:14

比特币6月以来首次跌破10万大关,以太币暴跌15%

07:02

美股收评:三大指数齐跌,纳指跌超2%,英特尔跌超6%,中概指数跌2.05%

2025-11-04 23:16

国内期货主力合约多数下跌,烧碱跌超2%

2025-11-04 22:52

盈方微:东方证券拟减持不超3%公司股份

2025-11-04 22:51

降低电网运维成本,澳大利亚鼓励民众多用太阳能

2025-11-04 22:50

交通运输部:培育“交通+旅游”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

2025-11-04 22:42

现货黄金触及3930美元

2025-11-04 22:40

比特币跌破103000美元

2025-11-04 22:36

现货白银跌破47美元

2025-11-04 22:34

现货黄金现跌1.39%,报3945.53美元/盎司

2025-11-04 22:34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盘初跌1.7%,哔哩哔哩跌超4%

2025-11-04 22:33

美股开盘:三大指数集体低开,大型科技股普跌

2025-11-04 22:29

文远知行:发售价定为每股发售股份27.10港元

2025-11-04 22:26

被一汽收购?零跑官方回应:不实

2025-11-04 21:58

以财政部长:两年战事致以色列经济损失770亿美元

2025-11-04 21:53

一汽集团将成零跑汽车第一大股东,分步收购方案已获批

2025-11-04 21:32

中晶科技:股东隆基绿能、董事郭兵健拟合计减持不超3.66%股份

2025-11-04 21:29

国家药监局发布新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将于2026年11月1日起施行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