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 深圳市自来水综合价格拟由3.449元/立方米调整为3.8991元/立方米(含税),涨幅13.05%。听证会将于2025年4月11日(星期五)下午3:00举行。
- 广深周边多个城市水价有待调整,其中佛山市上次自来水价调整追溯至2016年,中山市则为2012年。
- 对比国际均价,国现行水价处于国际较低水平,相当于IWA调查30国均价的53%;用水100m³以内时,我国多地存在水价成本倒挂问题,四大直辖市在全球173个主要城市中的排名均位于后10%。
- 水利部曾于2022年提出“推动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合理调价调量”的设想。当前我国36个重点城市水费支出占比均远低于1.5%,表明当前水价水平远低于用水户承受范围下限,在我国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下,水价的杠杆作用发挥还不够,水价具有一定的上调空间。
- 2021年,国家发改委出台政策明确,供水价格每隔3年可以调价,各地水务公司具备涨价空间。上海、龙岩、长沙、南京等地已上调自来水价格,广州市也召开了中心城区自来水价格改革方案听证会,参会人员均支持水价改革。
正文:
深圳市发改委近日就深圳市自来水价格调整听证会有关事项发布公告。
调整方案显示,综合考虑国家和省关于城镇供水价格政策要求、自来水供水成本以及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深圳市自来水综合价格拟由3.449元/立方米调整为3.8991元/立方米(含税),涨幅13.05%。深圳市自来水价格调整听证会将于2025年4月11日(星期五)下午3:00举行。
深圳市上一次水价调整在2017年8月,经核定2020-2023年深圳市城镇供水定价成本3.4876元/立方米,已高于3.449 元/立方米的自来水综合价格,故启动水价调整。作为对比,广深周边多个城市水价有待调整,其中佛山市上次自来水价调整追溯至2016年,中山市则为2012年。
近年来我国用水需求较为稳定,2014-2023年,在经济社会发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等因素作用下,每年用水总量在6000亿立方米上下波动。对比国际均价,国现行水价处于国际较低水平,多地水价成本倒挂,财政给予大量补贴。
根据2022年国际水协会(IWA)对30个国家和地区用水价格的调查,用水200m³以内时,我国用水价格为4.8元/m³,为30国均价的53%;而同为制造大国的德国、日本分别为13.1和7.1元/m³,30国平均为8.9元/m³。另一组数据是,用水100m³以内时,我国多地存在水价成本倒挂问题,2021年我国四大直辖市平均用水价格为0.7美元/m³,按价格从高到低排名,在全球173个主要城市中的排名均位于后10%。国内来看,过去20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公用事业价格涨幅长期较低,民用价格方面,水价20年上涨69%>天然气38%>公汽36%>电价7%。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曾于2022年提出“推动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合理调价调量”的设想。按照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第一阶梯水价标准,2020年我国36个重点城市水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例介于0.21%~0.67%之间。而《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规定,城市居民人均水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例在1.5%~3%以内时,为用水户可接受范围;当水费支出比例超过该范围时,市场价格杠杆作用会增强,用户会采取进一步的强化节水措施。
水利部指出,当前我国36个重点城市水费支出占比均远低于1.5%,表明当前水价水平远低于用水户承受范围下限,在我国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下,水价的杠杆作用发挥还不够,水价具有一定的上调空间。
根据代表公司历史成本变化,中信证券估计自来水行业成本年均增速约3%,全国36个重点城市调价频率极为缓慢,成本无法及时有效传导致使自来水行业亏损面持续扩大。过往地方政府普遍通过直接财政补贴的形式缓解供水企业经营压力,财政压力增加背景下,调价和理顺价格机制或已经刻不容缓。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支持水务行业发展。2021年6月,国家发改委及住建部修订印发《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和《城镇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自2021年10月施行。
相较于此前印发的《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1998年印发,2004年修订),此次在原先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城镇供水价格的定价原则、定价方法、定调价程序,并对水价分类、计价方式等进行了调整,明确“城镇供水价格监管周期原则上为3年,经测算需要调整供水价格的,应及时调整到位”。《城镇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则明确了定价成本构成和核定方法,并对供水企业职工人数定员上限标准、管网漏损率控制等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2021年以来,上海、龙岩、长沙、南京等地已上调自来水价格。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推进水领域价格改革,优化居民阶梯水价制度。2024年5月,广州市也召开了中心城区自来水价格改革方案听证会,参会人员均支持水价改革。
东莞证券认为,上调自来水价格有助于水务企业向终端用户传导成本压力,而水务企业在取得某一区域的特许经营权后(期限一般在25到30年),其他企业较难获得准入,早期布局企业在自身供水区域内形成了排他性优势,竞争压力较小,企业也重视现金分红,积极与投资者分享发展成果。
中信证券表示,从历史经验看,自上而下政策推动是各地调价核心推动力,新一轮政策推动的调价周期已经启动,有助于改善行业多年来回报偏低的痛点并理顺价格机制。随着国内水务行业进入存量运营周期,资本支出强度显著下降,行业逐渐具备高股息基础或有红利属性。
风险因素:水价调价进度不及预期;供排水处理成本上升超预期;应收账款回收不及预期,用水需求大幅下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