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等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方案》指出提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功能和全球网络覆盖。推动更多银行加入CIPS,持续扩大CIPS网络覆盖范围。加强CIPS建设,完善系统功能,研究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为人民币计价的全球贸易、航运及投融资提供安全高效的结算清算服务。
全球跨境支付市场持续稳定扩张,据亿欧智库数据,2024年全球跨境支付交易流量总额达194.6万亿美元,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达9%,预计2024-2032年将继续以6.4%增长,2032年规模达320万亿美元。截至2024年12月末,CIPS业务已覆盖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处理跨境人民币支付金额175万亿元,同比增长43%。
跨境支付市场交易规模情况(单位:万亿美元),图表来源:亿欧智库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举办的2025年宏观审慎工作会议,截至2024年末,人民币位列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第三位贸易融资货币。2024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约64万亿元,同比增长23%。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数据显示,今年2月,人民币在交易中所占份额从1月的3.79%升至4.33%,为去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3月占比为4.13%,仍然是Swift追踪范围内的第四大常用货币。
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高额关税,致使国内企业生产线外移,产生大量跨境支付、汇款需求,以人民币支付有利于降低企业跨境支付成本与汇兑风险,利于中国企业发展。中银国际认为,长期来看,“对等关税”政策可能推动全球跨境支付从全球化向区域化转型,从而促进支付体系的多元化,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发展。同时,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中国可以减少美元储备从而降低美元贬值风险,减少与美元货币政策的关联度。
中国目前在积极发展跨境支付系统包括CIPS、Brics Pay、mBridge,三者由于创立目的的不同,目前并行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可以协同进行业务拓展或系统之间互联互通。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是三个系统中相对最成熟的。CIPS在技术上较传统,主要通过资金托管、专线等方式提高支付效率、降低成本。CIPS在2012年由中国人民银行决定组织建设,CIPS业务笔数和金额2022年至2024年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35%和30%。
mBridge是一个面向批发央行数字货币的国际合作项目,利用区块链技术,探索数字货币跨境支付,2021年2月由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泰国银行、阿联酋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发起,2024年6月6日已进入最小可行性产品阶段。华西证券认为,数字人民币mBridge货币桥项目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替代SWIFT报文系统和清算系统,独立实现跨境支付。这个方向将是未来实现完全替代SWIFT系统的可行方案。
Brics Pay在2024年10月在金砖国家峰会由金砖国家联合推出,主要为应对美国可能的制裁,2024年9月举行的2024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暨人文交流论坛提及,金砖国家BRICSPAY支付系统已正式迈入中国科技强国战略项目试点阶段。
支付出海参与者主要包括清算机构、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行的跨境支付通常面对大额、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支付场景,第三方支付机构通常面对小额、更下沉的支付场景。第三方支付机构中,to B业务中B2B跨境贸易支付仍为蓝海、海外本地收单国内各第三方支付机构仍处于初步布局阶段。
申万宏源指出,跨境贸易增速恢复打开了跨境支付的市场空间,产业链出海将国内优秀支付解决方案普及到海外,商家有使用新型支付方式的需求,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利好国内出海第三方支付机构。当前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出海布局都处于初步阶段,支付行业先发优势明显,关注进度较快公司有助于辨别后期头部。
风险提示:全球贸易环境波动;技术创新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