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金系”券商扩容至8家,再融资市场“破冰”释放多重战略信号丨大事件必读

A股上市券商共有50家,目前近六分之一的证券公司已在汇金麾下。

导读:

  1. 本次核准批复后,中央汇金参控股券商从5家扩容至8家,除原有的中国银河、中金公司、申万宏源、中信建投、光大证券外,新增了信达证券、东兴证券、长城国瑞证券。中央汇金对这些券商的持股方式不尽相同。
  2. 证监会日前密集批复了中泰证券、南京证券、天风证券等三家券商合计150亿元定增申请,标志着沉寂多时的券商再融资市场正式“破冰”,释放出鼓励股权融资、降低行业杠杆率的明确信号。

正文:

自财政部将三大资产管理公司(AMC)及证金公司股权划转至中央汇金后,“汇金系”非银金融牌照得到进一步扩充。

6月6日,证监会发布批复称,核准中央汇金成为长城国瑞证券、东兴证券、信达证券、东兴基金、信达澳亚基金、长城期货、东兴期货、信达期货等8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本次核准批复后,中央汇金参控股券商从5家扩容至8家,除原有的中国银河、中金公司、申万宏源、中信建投、光大证券外,新增了信达证券、东兴证券、长城国瑞证券

中央汇金对这些券商的持股方式不尽相同。其中,直接持股的是中金公司、中信建投,持股比例分别为40.11%和30.76%;间接持股的是中国银河、东兴证券、信达证券和长城国瑞证券,持股比例分别为48.2%、45%、78.67%和67%。

此外,中央汇金还通过建银投资与中证金融间接和直接持有申万宏源48.93%股权,并通过控股的光大集团、中证金融以及参股的光大控股控制光大证券48.7%的股份。

基金公司方面,中央汇金公司持有公募基金股权也从4家增至6家。除了此前已直接或间接控股的中金基金、银河基金,通过券商子公司间接持有的国泰基金、申万菱信基金外,此次东兴证券旗下的东兴基金、信达证券旗下的信达澳亚基金也一同纳入中央汇金

在融资端,券业也迎来政策“松绑”信号。

日前,证监会密集批复了中泰证券(募资总额不超过60亿元)、南京证券(不超过50亿元)、天风证券(不超过40亿元)等三家券商合计150亿元定增申请,标志着沉寂多时的券商再融资市场正式“破冰”,券商再融资获边际改善。

证监会于2023年初明确要求,上市券商审慎融资,严控非必要、不合理融资行为,引导行业向资本节约型发展模式转型。

在此政策导向下,上市券商定增融资几乎停滞。2023至2024年间,中原证券、浙商证券、财达证券、国联证券4家券商,先后终止了原定的定增方案;除国联证券、民生证券等因同业并购完成再融资外,仅国海证券于2025年5月完成32亿元定增。

此次券商定增开闸,释放出鼓励股权融资、降低行业杠杆率的明确信号。最新三家券商的定增申请均大幅压缩自营等高资本消耗业务投入,转而聚焦财富管理、信息技术、合规风控等轻资产领域,与监管层 “走资本节约型发展道路”的要求高度契合。

债券融资的持续活跃则与定增重启形成互补。券商对于债务融资的需求向来强劲,2023年行业发债总额达1.5万亿元,同比增长35.13%。2025年前4个月,51家证券公司境内合计发行196只债券,发债规模合计达3309.9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4%。这种“股债结合”的融资策略,既优化资本结构,又为轻资产转型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随着监管政策的持续引导,申万宏源认为,未来券商再融资仍将更加注重资金使用效率与业务协同性,推动实现券商自身资本实力增强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向赋能

展望全年,国金证券预计,券商2025年基本面将在低基数下实现反转。分业务来看,经纪业务受益于交易量的放大,自营业务受益于股市上涨、权益市场反弹,投行业务IPO已处于相对底部,预计并购新政下并购重组有望贡献增量,两融余额持续修复。复盘历次流动性宽松背景下券商估值扩张至1.9X以上,当前券商估值不到1.5X。

风险提示:市场活跃度不及预期;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行业供给侧改革速度不及预期;市场大幅波动。

科股宝VIP由钛媒体App与北京商报联合推出,相关数据及信息已获得北京商报授权。 风险提示:本产品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大事件必读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