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DRAM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局”,全球三大厂商集体宣告停产DDR4、转产DDR5,DRAM市场不可避免地开启了涨价模式。在DRAM主要供应商将逐渐收敛Server和PC DDR4产出、美国关税导致买方提前备货等因素影响下,TrendForce预计,Server与PC DDR4模组价格在二季度将分别环比增长18-23%和13-18%,到三季度分别环比增长8%-13%和18%-23%。
另一件大事是,一国产DRAM龙头计划在2025年底前交付第四代高带宽存储器样品(HBM3),预计从2026年开始全面量产,其还设定了2027年开发第五代HBM(HBM3E)的目标。算力基建的规模化扩张,直接推动大容量存储时代的提前到来,HBM(高带宽内存)技术已成为长期竞争焦点。
正文:
继4月海外存储大厂率先调升NAND Flash报价后,受旺盛需求驱动,DRAM市场也开启涨价模式。
近日,美国DRAM芯片大厂美光正式通知PC和数据中心客户,其內存产品DDR4将停产,预计未来2-3季陆续停止出货,仅针对车用、工业、网通的长期客户供货。
美光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商务官Sumit Sadana表示,DDR4将继续“严重缺货”,甚至导致其价格高于DDR5 或LPDDR5。预计未来3个季度后,消费性、PC及数据中心用DDR4 DRAM将进行缩产或减产。
三大厂商集体转产DDR5
此前,韩系两大存储原厂已先后释出DDR4停产时程。
三星于4月表示,将于年内停止生产DDR4,把重心转向更高阶、利润更高的DDR5、LPDDR5和HBM內存。随后,SK海力士也向供应商发出信件,宣布2025年将DDR4产量占比从30%压到20%,全力转产HBM和DDR5。
至此,包括三星、SK海力士、美光在内的全球前三大DRAM厂商,均已宣布退出DDR4市场,并敦促客户加速向DDR5世代产品转换。
自3月起,各大存储晶圆原厂陆续宣布进入新一轮减产或控产周期,同时下游客户消化库存进程也基本结束,推动半导体存储市场逐步回暖,存储芯片的价格涨势已从年初延续至二季度。
国盛证券数据显示,DDR4产品涨幅尤为显著,8Gb(512Mx16)2666 Mbps从年初的1.63美元,高增78.2%至6月10日的2.91美元;DDR4 8GB RDIMM服务器内存价格也从4月的1.75美元,增长56%至5月底的2.73美元。
此外,LPDDR4X/32Gb以及LPDDR4X/48Gb的价格,也从1月的5.4美元、9美元,调涨至6月的8.7美元、13.9美元,涨幅分别高达61%和54%。
有行业人士表示,DDR4内存的定价目前处于混乱状态,部分报价甚至上涨了高达100%。韩媒也报道称,三星在5月初与主要客户重新协商了定价条款,将DDR4内存价格提高了约20%。
在DRAM主要供应商将逐渐收敛Server和PC DDR4产出、美国关税导致买方提前备货等因素影响下,TrendForce预计,Server与PC DDR4模组价格在二季度将分别环比增长18-23%和13-18%,到三季度分别环比增长8%-13%和18%-23%。
国产HBM3年底前冲刺验证
当前,全球算力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驱动云厂商资本开支持续加码。
海外科技巨头(如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云)为抢占AI算力高地,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同比提升20%-30%,重点投向AI服务器集群与数据中心扩建。国内云厂商(如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也加速追赶,资本开支增速连续三个季度保持30%以上,聚焦国产AI芯片适配与算力网络优化。
算力基建的规模化扩张,直接推动大容量存储时代的提前到来,HBM(高带宽内存)技术已成为长期竞争焦点。
一个最新的行业进展是,长鑫存储计划在2025年底前交付第四代高带宽存储器样品(HBM3),并预计从2026年开始全面量产。长鑫存储还设定了2027年开发第五代HBM(HBM3E)的目标。
这意味着,在高端存储芯片领域,中国企业正逐步缩小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未来几年内有望与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等全球存储芯片巨头同台竞技。
同时也需看清,国内HBM3即将迈出关键一步的同时,国外巨头已在冲刺HBM4。三星正按计划推进HBM4的开发,预计2025年下半年量产,2026年实现商业出货;SK海力士于3月19日率先向客户交付HBM4样品,在时间上领先竞争对手;美光已向关键客户交付36GB、12层堆叠的HBM4样品,用于2026年新一代AI平台的量产准备。
集邦咨询分析指出,HBM迭代速度极快,预计到2025年,最新一代产品HBM3e将占据2025年出货份额超过90%,2026年HBM4将开始渗透入市场。
开源证券认为,随着国内算力芯片出货量持续提升,国产存储模组有望迎来市场规模提升及国产化率提升的双击。
GDDR方面,HBM采用TSV(硅通孔)技术堆叠DRAM die以大幅提升I/O数,再配合2.5D先进封装制程,在维持较低内存频率的同时达到更显著的总通道宽度提升,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类算力芯片中;利基存储方面,随边缘端算力发展,NPU+3DRAM或成为产业趋势,此外AI端侧亦将拉动Nor Flash等利基存储需求。
电子行业中报整体趋势延续
随着时间步入年中,A股半年报预告逐渐拉开帷幕。电子行业二季度整体业绩延续了正常需求下的增长趋势。根据中信证券预期:
- 报告期内算力相关下游强劲,且整体海外算力链强于国产算力链;
- B端服务器、光储、家电及工控自动化等需求持续强劲,预计带动相关模拟、功率和成熟制程产业链表现较好,且景气度有望延续;
- 消费电子二季度为传统淡季,需求保持平稳,预计部分受益份额提升及创新升级的公司业绩较好;
- 自主可控产业链国产化稳步推进,先进逻辑订单逐步落地,存储订单保持平稳,且行业并购整合趋势明确。
中信证券认为,二季度业绩表现相对亮眼的细分板块或在PCB、模拟、存储、设备、光学、SoC、CIS中产生。
消费电子板块:下游需求整体相对平稳,5月IoT抢出口,品牌公司陆续上新带来看点。
半导体板块:toB需求驱动结构性景气,制造环节稼动率环比提升,设备订单稳定增长。
其中,制造/封测方面,制造公司营收预计平稳增长,成熟制程与模拟业务需求佳;封测公司稼动率环比提升,收入增长可见度高于利润。
半导体设备/零部件领域,在手订单有望稳步确认,多数公司收入预计增超30%,利润端分化,净利率有望回升;订单层面,先进逻辑订单强,存储订单平稳,全年新签订单预计增30%左右。
半导体设计中,存储芯片需求回暖、主流与利基DRAM涨价;模拟芯片消费类平稳,汽车及工控复苏;功率器件受多领域需求复苏影响,营收有望普遍增长。
电子零组板块:AI+汽车需求持续景气。AI持续高景气,PCB受益于大客户爬产及高端产能布局。
风险提示: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下游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新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国产替代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