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餐饮市场,正在艰难“渡劫”

钛度号
香港餐饮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

文 | 红餐网

近日,香港连锁餐饮巨头景乐集团突然宣布“终止业务”,一夜之间,集团写字楼清空、官方网站关闭,当地消费者和员工直呼“震惊”。

景乐集团的结业是当前香港餐饮市场的缩影——餐饮闭店潮正在全港蔓延。近半年来已有超过20家连锁餐饮品牌宣布结业,其中不乏经营超过30年的老店。

香港餐饮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

倒闭潮席卷香港

餐饮闭店潮正在席卷香港,据红餐网不完全统计,仅近两个月,就有多家连锁品牌、老店宣布结业。

创立33年、巅峰时期有30多家门店的连锁粥店品牌“海皇粥店”,于5月初发布公告称全线结业,原因是经营环境恶化、财务危机等。

已有44年历史的连锁茶餐厅“金装炖奶佬”的最后一家门店,也于5月29日停止营业,该品牌全盛期在全港曾有24家门店。

△图片来源:Facebook全港店铺执笠结业消息关注组

创立于1990年的港式火锅店“春夏秋冬”于5月底停业,在香港还未流行火锅的年代,该店首创“全年365天打边炉”的概念,是一代香港人的宵夜回忆。

6月24日,已创立41年的烘焙品牌“大班面包西饼”亦宣布全线结业。大班面包西饼在1989年首创冰皮月饼,并就此打响品牌知名度。

不仅本地品牌接连倒下,不少国际品牌在香港也相继收缩、闭店。

比如,泰国知名甜品品牌After You Dessert Café,5月底最后一家门店结业后全面退出香港市场;日本拉面品牌“金田家”位于铜锣湾的最后一家分店于6月30日关闭;入港7年的台湾网红牛角包品牌 “八月堂”也在今年2月告别香港市场……

△图片来源:金田家Facebook官号

除此之外,一些内地餐饮品牌在港的日子也不太好过。6月初,香港沙田新城市广场内的8家内地餐饮品牌开设的门店中,有3家开业不足3个月就倒闭。去年,深圳快餐品牌萝卜向南、惠州柠檬茶品牌柠濛濛、广州小吃品牌咕噜丸子屋等多家内地品牌相继折戟香港。

根基深厚的连锁品牌和老店都难以支撑,中小餐饮商户的生存困境更是不言而喻。

在香港念书的小黄(化名)告诉红餐网,她家附近的街道近一个月内就倒了两家餐厅。除此之外,还有:

一家开在荃湾的泰式香蕉煎饼店,开业仅68天便光速闭店,店主称,生意实在太差,不得不放弃;

曾多次获米其林推荐的星马菜小店“古月”在社媒上表示,由于环境欠佳等因素,计划于于7月中旬结束营业;

位于大角咀的知名日式小店“Kojima小岛料理”也在社媒上宣布,因种种压力决定在6月停止营业......

谁是“罪魁祸首”?

和内地市场相似,租金成本高企,是香港餐饮人的共同挑战

在上环经营十年的“球哥炖汤”在今年4月张贴公示称,由于业主加两成租金,店铺负担不起因此结业。

于6月结业的沙田人气传统酒楼富东阁,其经理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租金太贵、开支太重,捱不住。”

主打意大利薄饼的连锁品牌JACOMAX在社交平台宣布,由于租金问题其上环总店无奈结业。该店店主还向《香港01》透露,该店租金处在每月20万港元的历史高位。

除租金之外,当地消费环境的变化,对餐饮市场的冲击更为显著。不少香港上市餐饮企业就在财报中指出,餐饮业受港人北上消费和访港旅客消费降级,对其经营影响较大。

如太兴集团将业绩下滑归因于访港旅客的价格敏感度提高,消费降级成为趋势;以及港人北上消费的热潮持续不衰,加剧了餐饮业的竞争压力。

△图片来源:太兴集团2024年财报

大快活集团也将业绩下降归因于香港居民的外游消费趋势、香港及内地经济持续疲弱与低迷的消费者情绪等。

如上所言,港人北上消费大潮依旧火热。小黄向红餐网分享,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口岸都会挤满北上消费的港人。“口岸附近的商场有很多香港消费者,有时在深圳的商场逛街,感觉身边香港人比本地人还多。”小黄说道。

据香港入境处资料,6月21日经莲塘口岸出境人次近5.5万,创疫情时期通关以来第二高峰。有网友称,当天该口岸出现排长队候检的现象,平日约半小时的通关流程被延长至1.5小时。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亦显示,2024年港人外游人数超过1亿人,其中约有8191万人次北上,较2023年同比增长超过50%

这种消费外流直接冲击本地生意,在香港经营粉面店的K哥(化名)向红餐网透露,店铺自去年起受港人北上出游的影响,无论是消费者人数还是消费金额,都有一定的下滑,生意比疫情时期时期至少减少两成。

与此同时,访港游客的消费更趋理性,进一步压缩了餐饮市场的营收空间

根据香港旅游发展局数据,香港去年整体旅客人均消费为5500元,较2023年的6900元减少20%,其中,内地旅客人均消费下跌至5000港元,是自2017年以来最低值。

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也表示,如今内地游客的平均消费力较疫情时期前至少减少了两成。

“香港餐饮店可能要再倒2000家”

除了需求端的变化,供给端也呈现了一些问题——香港餐饮市场正处在供给过剩的阶段。

在消费力外流、游客消费降级,即需求出现下滑的背景下,香港餐饮店的数量却并未相应地减少,甚至比前几年市场较旺的时候还多。根据香港食环处数据,2024年香港食肆企业数量基本与2023年持平,但比疫情前的2019年要多出11%。

这就导致,当前香港餐饮市场和内地市场一样,都面临着供给过剩的挑战。

而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在疫情的”中后期“,香港餐饮的需求与供给都有所提升,市场处在供需平衡的状态,而今,这一平衡被需求端的萎缩打破了。

在上述时期,香港的防疫措施放宽,但全球各国及地区防疫政策不一,限制了人员跨境流动,港人出游和游客访港均大幅减少。数据显示,2022年香港总出入境人次仅约530万,远低于疫情前2019年的3.01亿人次。

虽然整体餐饮需求不及疫情前水平,但得益于本地防疫措施放宽和出入境不便,当时香港消费者主要还是在本地消费,当地餐饮消费也迎来了一轮小热潮,同时也吸引了一些创业者入局开店。

香港统计处数据显示,彼时香港食肆收益价值、数量指数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图片来源:香港统计处

香港食环处数据则显示,2022年香港食肆牌照数量接近1.7万,比2020年多了1000家。

但进入2023年,全球防疫政策陆续放宽,香港餐饮市场的供需平衡被打破。最显著的便是港人北上消费和出境旅游需求激增,原本集中在本地的消费需求大幅外流;同时,访港旅客的消费习惯也发生变化,多重因素共同导致本地餐饮市场需求端出现萎缩。

然而,供给端的调整却滞后于需求变化,正如前文提到的数据,餐饮供给并未相应减少。

供给过剩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香港餐饮市场竞争加剧、闭店潮的蔓延。叙福楼集团主席黄傑龙指出,当前香港餐饮市场正处于“高度竞争淘汰期”,供过于求的局面需要通过市场自然出清来重新平衡

还有观点指出,目前香港餐饮店较疫情前多了近1700家,如果香港经济不如疫情前,再加上北上消费成风,香港的餐饮门店可能要再倒闭2000家,才能“追上”疫情前的环境水平。

这意味着,当前香港餐饮倒闭潮更多是市场进行自我调节、汰弱留强的过程。这种新旧迭代虽伴随阵痛,却可能是行业重新平衡的必经之路。

本文系作者 红餐网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10:45

手机盖板玻璃巨头康宁最终承诺获欧盟认可,避免潜在反垄断罚款

10:43

富达基金董事长变更

10:41

今年上半年中国成越南水产品最大进口国,关税不确定性致美国失去头把交椅

10:38

巴基斯坦延长对印度航班关闭领空至8月23日

10:38

美国撤销巴西最高法法官及其亲属美国签证

10:37

选址首相官邸,日本首次在福岛县外再利用核去污土壤

10:35

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处分42万人,包括30名省部级干部

10:31

美经销商:90%番茄都来自墨西哥,美国政府关税政策不现实

10:30

新氧股价一个月上涨超510%

10:23

宣布日本追滨工厂2027财年内停产后,日产开始同利益相关者协商

10:20

美联储古尔斯比:未来一年利率有望大幅下降

10:18

德总理:德国经济扭转局面,欧美关税谈判进入最后阶段

10:17

现货黄金周五涨约0.4%,本周铂金涨超3.4%

10:14

获得1.2亿美元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合同,Blaize Holdings股价飙升58%

10:10

英国制裁俄石油出口和情报机构

10:08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下半年将落实更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10:05

美政府放宽百余家企业污染物排放限制

10:04

美国环境保护署将裁减至少23%员工、超3700人

10:01

美政府取消马萨诸塞州3.27亿美元联邦援助

09:57

工信部下一步工作重点速览18条:汽车、建材等行业将迎稳增长方案,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创新发展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