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企业局部的“热”从半年报里“透”了出来|精华研报

自下而上看,自内而外应证的看,局部景气度好于预期。降息+反内卷预期下,产业链价格阶段性底部回升。企业盈利弹性领先指标的PPI数据发布在即(9月10日)。

半年报收官,部分新能源企业的半年报可谓亮眼。尽管产业多数企业仍在盈利困境和技术突破中徘徊,但反内卷和降息的预期下,政策推着推着,技术革新的路走着走着,企业发展的路就能慢慢的走出来。

固态电池:产业落地快于预期,长续航电车、机器人的供电问题终能解决

近日,宁德时代交流表态,称目前固态电池科学问题基本解决,主要是工程问题,预计2027年小规模应用,2030年前后大规模商用,此进度大幅快于预期,且确定性极高。

2024年工信部给予6家企业研发专项支持,2025年预计9月会迎来项目中期审查,若符合要求,将有专项款项下发,2025年将有小试设备相继落地,2026年中试线样车落地,2027年会迎来全固态电池小规模量产。

固态电池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解决低温衰竭等问题都远好于液态电池,产业趋势确定性极高。技术性能和路线也在突破,车规级电芯下线,宁德、华为、清淘、上汽进展加速。硫化物电导率最好,加工难度尽管较大,但是未来依然是主要厂家的主流路线,硫化锂环节是关键材料,能出大企业。应用场景方面,除电车之外,机器人、飞行器都是新市场空间。

四季度锂电行业排产旺季,环比增速超15%,市场预计产业链价格还将上行修复。2025、2026、2027年是锂电设备替换周期,旧电池将集中淘汰。

9月初,针对青海地区盐湖提锂采矿权合规性政策排查问题,企业回应称,行业监管趋严。库存端,周库存环比减少近1000吨至14万吨,下游和中间环节继续补库,上游持续去库。涉及江西锂矿项目需要在9月30日前完成《储量核实报告》的编制报送,届时对于其他项目采矿证问题或将有定论。

储能:国内抢装增速翻倍,海外“大而美”法案储能税收抵免时限从2032年延长至2036年

今年上半年,国内储能市场抢装,据GGII数据,国内储能系统出货量达到110GWh,接近2024年全年。出口方面,储能电池25年上半年出货量265GWh,同比增加128%,据GGII预测,25年全年储能电池出货或超500GWh,同比增速近50%,国信证券预计,国内装机的比例约为18%。

欧洲市场,大储高增,户储较弱。美国能源署预计2025年美国大储装机增长59%,25年上半年累计装机5.65GW,同比增超30%。另据EIA预测,美国25年全年大储装机或接近16.55GW,同比增超59%。

光伏:反内卷持续推进,部分细分市场价格回暖

2025年二季度光伏行业产业链上市公司合集扣非净亏损超百亿,整体连续7个季度处于亏损状态,今年二季度主链企业资产负债率接近70%,辅材企业资产负债率接近50%。

8月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9月4日,工信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提出要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光伏等领域高质量发展,

8月29日,华润3GW光伏组件集采中标结果公示,三个标段单价分别为0.7215/0.731/0.731元/W,均突破0.71元/W,高于当前市场主流成交水平,释放出组件价格回升信号,终端组件价格开始逐步回暖,各环节盈利或逐步得到修复。

9月1日,国内头部多晶硅企业报价上调,棒状硅主流报价上涨至55元/千克,颗粒硅报价49元/千克。

9月初,2.0/3.2mm镀膜光伏玻璃的新单报价周环比上涨18.2和6.7%,达到13元/平米和20元/平米,供给端方面,截至8月底国内光伏玻璃的日熔量同比减少了16.3%,相比今年5月末的高点下降10.7%,行业样本企业库存环比下降33%,降至年内最低水平。但光伏玻璃行业供给端潜在增量近1.4万吨,待点火和复产产线仍然较多。

氢能:欧盟补贴尤在,国内技术可行性加快验证

6月末,欧盟发布《支持清洁工业协议的国家援助措施框架》(CISAF),此框架为顶层政策指导文件,旨在规范欧盟成员国在清洁技术、可再生能源、工业脱碳及制造能力领域的国家援助措施,以促进欧盟境内相关产业的投资与发展。重点领域包括电池、风电、光伏、氢能等。

其中,氢能被列为CISAF的重点支持领域之一,补贴政策覆盖氢气生产及其衍生品生产的全产业链,包括上游氢气生产设施和下游应用环节,项目投资补贴比例定在15-60%区间,旨在降低绿氢生产成本。

今年上半年国内电解槽总招标量达2726MW,显著超过24年全年的2239MW,行业自低谷回升,今年7月赤峰绿氨、大安(绿氨)、洮南(绿色甲醇)三大项目的一期工程进入试运行阶段,均已公布海外客户的承接合同,技术也有突破。中国石化库车项目过去两年平均产能利用率达32.5%,预计2026年实现满产,证明绿氢项目的可行性。

风电:行业半年报归母净利润创2023年以来单季度新高

今年前8个月,风机中标均价(不含塔筒)上涨10%。2025年上半年风电板块营业收入1047亿元,同比增45.6%,归母净利润42.3亿元,同比增15.5%,第二季度单季营收664亿元,同比增52.4%,归母净利润29亿元,同比增19%,是2023年以来单季度最高增速。出海方面,上半年整机出海呈翻倍态势,2025年前7个月整机出海签单量超过15GW,同比增速超100%。

据国金证券,风电上游零部件、塔桩环节需求高景气,产能利用率和价格有所上涨,主业的毛利率改善。海缆合同负债创历史新高,即下半年行业装机需求将继续维持高增态势,风电企业在手订单也持续增长。按照往年惯例,四季度是风电装机高峰。

风险提示:市场波动大于预期等。

科股宝VIP由钛媒体App与北京商报联合推出,相关数据及信息已获得北京商报授权。 风险提示:本产品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精华研报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