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的“电力焦虑”:一场97亿美元的算力豪赌

钛度号
算力托管时代的到来?

文 | 少年维特

微软这次是真下重注了。

11月3号凌晨,微软和澳洲的算力运营商 IREN(Iris Energy)签了一份为期五年的合作大单,总金额高达 97 亿美元。公告一出,IREN 股价盘前直接跳涨 20% 以上——要知道这家公司今年已经涨了 480% 了,妥妥的“AI 能源赛道宠儿”。

根据披露,微软会先掏 20% 预付款,剩下分期结算,用于换取 IREN 位于德州 Childress 的数据中心里的高端 NVIDIA GB300 GPU 算力。IREN 这边要采购 58 亿美元设备,还得负责建 200 兆瓦液冷机房——背后电力来自它自家的 2.9 GW 清洁能源电网。

AI基建的“慢变量”:微软为什么急着买算力

如果说 OpenAI 让微软站上了 AI 时代的浪尖,那么真正决定它能跑多远的,是那些最不起眼的“慢变量”——电力、机房、冷却系统,以及审批速度。

这笔交易的核心不是 GPU,因为 AI 扩容的最大瓶颈已经不是模型。在 AI 爆发的这两年,微软最大短板已经不在模型,而在基础设施。Azure 云服务和 OpenAI 模型都在抢算力,电力批文批不下、机房周期拉太长,成了微软的掣肘。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2025 年美国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耗将占全国总用电量的 9.5%。德州因为电价低、审批快,成了少数还能快速扩产的州。微软的算盘很简单:不等审批、不建地基,直接租别人现成的电和场地。

如果说过去十年微软的竞争优势在于“代码”,在AI时代,人才高薪可以挖、GPU花钱就能买,唯独“电”不是立竿见影的事。

这笔交易背后的本质,是微软在加速弥补自己的能源与算力缺口。

AI基建,Big Tech怎么烧钱?

AI 热潮席卷整个美股,但市场对几家巨头的“烧钱速度”早已分了层。

同样是花钱,微软和 Meta 的待遇天差地别。Meta 三季报公布后,尽管收入增长 22%,股价仍暴跌超 11%。原因很直接——资本开支上调至 700~720 亿美元,且没有明确回报路径,显然是被前几年元宇宙烧钱教育过。华尔街形容 Meta 的态度是“runaway AI spending(失控式支出)”。 

而微软的这笔 97 亿美元,则被视为“被需求倒逼的投资”。Azure 的算力短缺是真实的,OpenAI 的模型训练是真实的,企业客户订阅 Copilot 也是实打实的收入来源。微软花的钱,是为兑现现有订单,而不是讲故事。

从数据看,这种差异更明显:2025 年,亚马逊预计资本支出达 1250 亿美元,谷歌约 910 亿美元,微软约 350 亿美元,同比增长 74%。Meta 虽然数字高,但投入的有效性被质疑。换句话说,微软是“买增长”,Meta 像是“赌未来”。

华尔街的共识也逐渐清晰——市场开始奖励“算得清楚的钱”,而惩罚“说不清楚的梦”。同样是大规模的AI基建投入,亚马逊财报后暴涨。这次与IREN合作下来,微软的估值估计会更加稳健,Meta 的股价却被自己的支出打成了问号。

IREN:从矿场到“新云”的产业跃迁

站在 IREN 的角度,这笔交易几乎是公司命运的转折点。

IREN 曾是全球领先的比特币矿企之一,依靠自建绿电与液冷系统大规模运行 ASIC 矿机。如今,这套基础设施被“移植”到了 AI 时代:机房、冷却、电力供应链全部复用,只需更换 GPU 设备,就能切入 AI 云服务市场。

这家公司有三大底层优势。第一,能源优势。 2.9 GW 的清洁电力合约,让它在成本端有压倒性竞争力。第二,工程经验。 做过矿机场的人都知道高密度发热、冷却系统多难搞,而 IREN 已经在液冷机柜上干了五年。第三,客户背书。 拿下微软,意味着信用敞口从币圈转向了华尔街。

以往矿场核心商业模式就是面向矿工,跟着减半期来走,赚一年吃四年的逻辑,现在摇身一变成为AI算力公司,这个带有很强的行业示范效应。

不过与微软达成合作之后,IREN也存在一定现金流风险,本身合同周期长,IREN 需要先投入约 58 亿美元买硬件,而微软只是预付 20%,剩下的要靠债务融资撑过去,这个对股价是不小挑战。

另外合同中设有里程碑考核,一旦进度滞后,微软有权暂停付款。这意味着 IREN 不仅在建机房,也在和时间赛跑。

IREN股价年内已上涨近 480%,这次消息一出又跳涨两成。市场的分歧也开始加大:多头认为这是下一个 CoreWeave,空头认为估值已超现实。H.C. Wainwright 最新报告将目标价定在 45 美元,仅为现价一半。

AI能源的下一步:从可再生到核能

微软与 IREN 的合作,不仅是一场关于“算力”的竞赛,也是一场关于“能源”的抢位。随着 AI 模型越来越庞大、推理成本越来越高,电力正在成为科技行业的核心瓶颈。

目前几家 Big Tech 的应对策略大体相同——先锁可再生能源,再布局自建电力。 谷歌早在 2021 年就提出“24x7 Carbon-Free Energy”计划,亚马逊在弗吉尼亚州新建的园区完全依托风能供电,而微软这次干脆绕过电网,直接找上了拥有独立电力资源的 IREN。

但接下来,这场能源游戏可能会迎来新变量:核能。

根据 Goldman Sachs Research 的研报,数据中心电力需求预计到2030年将比2023年增长约 160%,仅靠可再生能源可能难以满足新增需求。为了填这个洞,几家科技巨头已经开始试水核能。

微软与 Constellation Energy 签约重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 Three Mile Island 核电厂第1号机组,这座反应堆一旦获批重启,将为微软提供 835 兆瓦电力,签约期长达 20 年。与此同时,微软还与美国能源部旗下的 Idaho National Laboratory 合作,用自家的 AI 技术来加速核电许可流程,目标是缩短建设审批周期。

除此之外,微软已明确将在 2025 财年投入约 800 亿美元建设新一代 AI 数据中心,其中部分预算将直接用于电力基础设施升级和核能项目的并行验证。换句话说,它不再只是“租别人家的电”,而是开始思考“自己造电厂”的可行性。

对科技公司而言,核能带来三重收益:第一,它提供 24 小时稳定基荷电力,解决风光能源的不稳定性;第二,核能被视为“零碳”,可帮助企业实现 ESG 目标;第三,它能显著降低长期能源成本。问题在于——核电审批慢、周期长、监管严,商业化 SMR 仍处早期阶段。但从趋势上看,算力大战最终会演变成“能源大战”,谁能掌握稳定、清洁、可扩展的电源,谁就能在下一代云计算中抢占先机。

微软与 IREN 的合作只是起点,未来微软可能更深入地绑定电力资产,构建“算力自给”的能源闭环。这一动作,正是科技巨头从“云计算公司”向“能源基础设施公司”过渡的信号。

算力托管时代的到来?

如果说 2023 年是模型之年、2024 年是应用之年,那么 2025 年注定是“基础设施之年”。

微软的这份 97 亿美元合同,其实标志着一个拐点:AI 云服务的底座正在“去中心化”。从过去自建数据中心,到如今委托独立运营商托管,科技巨头开始用资本市场的逻辑优化扩张速度。IREN、CoreWeave、Northern Data 等“新云”公司,正成为这些巨头的能源与算力承包商。

这一趋势对资本市场意义深远。未来几年,估值的重心会从“AI 软件故事”转向“AI 物理资产”。微软依旧是生态龙头,凭借应用端变现能力保持稳定增长;而像 IREN 这样的新型算力公司,则将在周期波动中寻求生存空间。AI 行业的边界,正从“代码”向“电网”延伸。

微软在算力上的投资,体现出它从软件巨头向“AI 能源公司”的转型决心。短期内,重资本投入可能压低利润率,但长期,它用电力换增长,用基础设施换护城河。

AI 的尽头,也许不是模型,而是能量。当数据中心像新型工业区一样遍布全球,谁能掌握稳定、清洁、低成本的电力,谁就能成为下一个“云时代的地主”。微软已经提前行动,而市场才刚开始意识到这件事的重量。

本文系作者 少年维特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21:00

国内商品期货夜盘开盘多数下跌,沪金跌0.43%

20:52

国博电子:股东中电科国微拟减持不超2%股份

20:52

11月4日新闻联播速览25条

20:49

赵乐际会见出席太平洋岛国议员研讨班各国代表

20:46

美国前副总统切尼去世,享年84岁

20:32

神州信息:股东申昌科技累计减持950万股,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成

20:32

何立峰会见美国高盛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苏德巍

20:31

雷迪克:拟以1.6亿元取得机器人与脑机接口公司傲意科技20.41%股权

20:19

杭汽轮B:公司股票将自11月5日起停牌直至终止上市

20:04

Shopify第三季度营收28.4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

20:03

深交所公布信披评价结果,9家上市券商获A类评价

20:00

20CM两连板宝色股份:未涉及媒体报道的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TMSR-LF1)项目业务

20:00

星源卓镁:收到新能源汽车镁合金动力总成壳体零部件项目定点通知,预计未来4年销售总金额约20.21亿元

19:59

蓝黛科技:全资子公司拟1.1亿元出售电驱总成装配业务相关资产给马鞍山立讯

19:59

优步三季度营收134.7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

19:43

美国大豆出口量锐减,前8个月美国出口中国大豆不及去年零头

19:38

ST岭南:公司涉嫌串通投标罪被起诉

19:36

*ST国华:全资子公司签订2.36亿元合同

19:34

兰石重装:2025年10月30日披露的金额为5.81亿元的核能领域订单,不涉及可控核聚变业务

19:33

四川将在全省推行中小学春秋假

扫描下载App